五岁前宝宝致龋率达7成

rijingaot2120

rijingaot2120

2015-09-25 00:25

新生儿的出生对新手爸妈们也是一种考验,毕竟对于新生儿的护理这块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应对得了的。接下来,图老师小编介绍下五岁前宝宝致龋率达7成,了解新生儿护理的第一步从这里开始吧!

  

下一页推荐阅读:晒太阳是预防宝宝近视“特效药”

  长牙是宝宝在婴儿期的大事之一,看着宝宝口里逐渐长出白色的小乳牙,爸爸妈妈很开心,因为这意味着宝宝开始有了咀嚼食物的“工具”,慢慢地可以自己用牙齿“消化”食物了。不过,许多爸爸妈妈对于护理宝宝的牙齿总是会掉以轻心,以为宝宝只有几颗牙,没必要像大人那样每天早晚刷牙,清洁口腔。其实,宝宝的口腔和牙齿每天也在不断接触不同的食物,也会有许多杂质存留于口腔之中,如果不留心,可能导致孩子在幼儿期牙齿发黑脱落。因此,爸爸妈妈更要小心护理宝宝的小乳牙。

  有数据显示,从出生到5岁前,宝宝致龋率高达70%,而含着奶瓶睡觉等习惯都容易诱发宝宝的“奶瓶龋”。在医学上,宝宝龋齿又称奶瓶龋,是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病,只不过很少引起父母的注意。据了解,“奶瓶龋”的发生与父母是否懂得保护、清洁宝贝的牙齿息息相关。

  要预防“奶瓶龋”,首先要避免宝宝长时间使用奶瓶,有些孩子过于依赖奶嘴,这不仅会影响孩子语言以及口腔发育,也可能导致奶瓶龋的不断恶化。当孩子可以自己喝水,家长就可以开始训练孩子使用杯子,戒掉孩子对奶嘴的依恋。其次,家长要经常给孩子漱口,比如在喝完奶之后,可以喂孩子一些温开水,即使宝宝喝完奶睡着了也不妨将装着温开水的奶瓶塞入宝宝嘴里让他喝两口。此外,家长要经常为孩子清洁奶垢,可以用用沾过清水的纱布或棉花棒细心为宝宝清理牙齿上的奶垢,保持宝宝口腔环境良好。

  

  Q:宝宝出牙的顺序是怎样的?

  A:6-8个月:下齿槽长出两颗中间的门牙,跟着上齿槽又长出两颗门牙。

  8-12个月:上齿槽长出外面两颗门牙,然后下齿槽的两颗外侧门牙冒出牙龈。

  12-16个月:先后在上下齿槽出现第一乳磨牙。

  16-20个月:先后在上下齿槽长出犬牙。

  20-30个月:长出下齿槽的两颗第二乳磨牙,上齿槽的两颗第二乳磨牙,至此20颗乳牙长齐了。

  在宝宝出牙期,要常观察宝宝的口腔,看看牙齿生长是否正常,如发现异常,及时看牙医。

  Q:奶瓶龋是怎么回事?

  A:由于喂养的食物中含糖太多或方法不正确引起的小儿龋齿称“奶瓶龋”。有些新妈妈因为母乳不足或缺乏,会用奶瓶喂食宝宝牛奶或其他代乳品,但如果其中放糖太多,或是经常让宝宝躺着喝奶,使奶瓶嘴直接与宝宝上前牙接触,就很容易发生“奶瓶龋”。

  “奶瓶龋”发病早,一般从上前牙开始,逐渐向两侧后牙发展。所以有些宝宝还不到两岁,牙齿就全烂光了,仅存一点牙根在牙床内。“奶瓶龋”会降低咀嚼功能,影响宝宝全身的发育,严重的甚至会甚至造成面部畸形。

  解惑:

  预防奶瓶龋首先要讲究科学的喂养方法。在喂代乳品时不要放太多糖,喂食时应让宝宝坐立,而不要躺着喂。奶瓶嘴应放在宝宝上下牙之间,减少食物直接与牙齿接触的时间。喂食后应给宝宝清洗口腔,去除食物残渣和乳凝块,以防被细菌发酵破坏牙齿。

  其次还要讲究喂食时间,一般在宝宝睡醒后为好,不要睡前喂食,以免喂食后宝宝很快进入睡眠状态。因为睡眠时唾液分泌减少或停止,牙齿得不到清洁,因而易发生“奶瓶龋”。

  Q:我家宝宝已经7个月了,乳牙还没长出,怎么办?

  A:乳牙萌出迟是比较常见的问题,一般认为婴儿出生后1年内萌出第一颗乳牙,均属正常范围(一般6个月左右出牙)。全口或多数乳牙萌出过迟或萌出困难首先要排除是否有先天性乳牙缺失,其次它与全身因素关系密切,如佝偻病、甲状腺功能低下以及营养缺乏等,佝偻病患儿的乳牙能迟至出生后14~15个月才开始萌出,并往往伴有牙齿发育缺陷。

  解惑: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xinshengerdehuli/)

  如果超过1周岁未见第一颗乳牙萌出,需要找医生咨询,如果超过3周岁乳牙尚未全部萌出为乳牙迟萌,必须尽早查找原因,排除是否有无牙畸形。

  Q:宝宝为什么会“地包天”?

  A:在婴儿哺乳期,如果平卧抱奶瓶喂养,下颌需向前用力吸吮,会引起“地包天”。又如你不注意自己的孩子常有咬上唇等使下颌前伸的不良习惯,就 易导致前牙反颌及下颌前突。有的宝宝因口腔内的扁桃体患慢性炎症及肥大,使呼吸不畅而下颌前伸,增加空隙便于呼吸,久而久之也会造成下颌前突。

  解惑: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xinshengerdehuli/)

  首先在婴儿时期,母亲要掌握正确的哺乳姿势。其次不能让婴儿平卧自抱奶瓶吸奶。第三,对于有咬上颌或下颌前伸不良习惯的幼儿应及早干涉(可通过讲道理),及早改掉不良习惯。

  Q:6个月大的宝宝最近为什么不好好吃东西,睡不安稳,还爱咬人?

  A:其实这可能是宝宝牙龈发炎。细心的家长会发现孩子出牙时牙床经常发红,这在医学上称为萌出性牙龈炎,这是乳牙萌出时暂时性的牙龈炎,沿牙冠的牙龈组织充血,但无明显的自觉症状,随着牙齿的萌出而渐渐自愈。萌出性牙龈炎多是由于牙齿萌出时,牙龈常有异样感,使孩子用手指、玩具等触摸或咬嚼,导致牙龈黏膜擦伤。

  解惑:

  给宝宝吃些磨牙饼干或烤馒头片,促进牙齿萌出。若萌出受阻,需要找医生帮忙,去除部分牙龈组织或在牙龈上切个小口,使牙齿容易长出,在医学上叫“助萌手术”。

  Q:乳牙缺失怎么办?

  A:儿童大多活泼好动,容易发生碰伤、跌伤。而乳前牙的牙根较短,受到外力撞击后容易造成移位或脱出。

  解惑:

  一旦宝宝出现乳牙早失,家长应带孩子到儿童口腔专科门诊就诊检查,拍片确定恒牙胚发育情况。乳牙缺失后,其它牙齿还在不断生长中,邻牙就会把缺失部位的地方占领,今后该长的的地方没有位置,恒牙萌出就会困难,也会造成牙齿移位、排列不齐。因此牙齿缺失后,要及时到口腔医生那里,做个间隙保持器,这样牙齿才能排列整齐,各就各位。

新生儿相关推荐

新生儿的育儿方式

宝宝夜间哭闹怎么办

怎样给宝宝退烧

宝宝拉肚子怎么办

宝宝鼻塞流鼻涕快速解决偏方

宝宝咳嗽怎么治疗

宝宝断奶了不妨吃这些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xinshengerdehuli/)

宝宝吃奶粉上火怎么办

宝宝呕吐是什么原因

宝宝缺钙吃什么好

宝宝营养不良吃什么好

宝宝衣服上的奶渍怎么洗


2岁宝宝含奶瓶长龋齿

  刚满2岁半的洋洋最近老是叫牙齿痛,妈妈昨天带他到中南医院口腔科检查,发现有3颗牙齿已经龋坏。“我伢又不爱吃糖,这么小怎么会得龋齿?”洋洋妈妈不解,医生告诉她,这叫“奶瓶龋”,是含着奶瓶睡觉造成的。

  中南医院口腔科主治医师王阅春解释,含着奶瓶睡觉,唾液在睡眠时分泌量减少,对口腔清洗的功能减弱,加上奶水长时间在口腔内发酵,很容易破坏乳牙的结构,奶粉中的糖分也会逐渐腐蚀宝宝的牙齿,导致龋齿的发生。

  医生提醒家长,当宝宝能自己吃辅食时,就要改掉其含奶瓶睡觉的习惯,经常给孩子漱口,清洁口腔内的奶垢,以防龋齿发生。

本文来自图老师健康网论坛,由网友发布,本站仅引用以提供参考,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如您认为本文在内容和知识产权上侵害了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 。

  新生儿离开母体,第一个动作就是哭。因为哭了就是说明他的肺开始正式工作了,成了一个独立的不依赖母体的小生命。所以哭就是他的语言,以哭来表示饿了、渴了、热了、冷了、湿了、不舒服、不满意等等。有经验的医生和专门从事新生儿病房的护理人员,能从新生儿的哭声中知道原因,并能分辨出疾病的严重程度。平时经常提到婴儿(婴儿食品)第一个月会哭;第二个月会笑,第三个月认识亲人,这是自然规律。

  

下一页推荐阅读“吃”出宝宝性早熟的6类食品:

  出生后第一个月健康儿只会哭,正常哭是有拐弯的哭声,不会笑,有时会有脸下半部肌肉的牵动,并没有情绪表示的“笑”。如果哭声变得尖锐、沙哑;弱小低微;像猫叫一样的哭;或不会哭,或总是在哭……这是有病、不健康(健康食品)的表现。

  第二个月婴儿才真正有带情绪的笑,会手舞足蹈,并发出声音的笑。有的母亲会非常高兴地说:“我的孩子从第31天就会笑”。孩子看到彩色、鲜艳的东西(玩具、布、纸、图画等)就笑,听到亲人的声音就笑,哭的次数明显减少了。如第二个月婴儿还不会笑,有时光哭,肯定是有病的表现。

  第三个月婴儿见到经常接触的亲人就笑,表现特别欢快。抱起来,或摇晃他身子,或举高他就高兴地发出笑声,哭声明显减少。如果第三个月的婴儿光哭,不会笑,对任何人与事无动于衷,发呆,肯定是有问题。

  四个月以后,笑声更多了,尤其对突然出现的引逗的声音,或大人做出的滑稽表情和行为举止,他能有明显的反应。母亲如仔细观察就能发现孩子天天在变化。

  婴儿的哭和笑是他寒暑、安康、情绪的直接信息表达。父母亲应多多观察,从中了解到哭的原因并及时给予排解。母亲应该在每天早晨孩子一睁开眼时就对他讲话,逗他笑,让他有一个快乐的开始。孩子的笑是给大人的报偿和宽慰。


延伸阅读:

如何做到新生儿包裹舒适

  新生儿让包裹不可太紧

  正确使用包被的方法很多,在市场上购买的睡袋,较宽松柔软,睡袋的下方是开的,便于换尿布,而且保暖。白天可以给新生儿穿上内衣、薄棉袄或毛线衣,再盖上棉被就可以了。

  特别容易惊醒的新生儿,可以用包被将新生儿包裹起来,但不可太紧,这样可使新生儿的睡眠更好一些。

  不要“绑着养”

  生活中常常可以看见这样的场景,妈妈抱着未满月的婴儿,婴儿身上包裹着毛巾,外面又绳带五花大绑式绕了数圈,宝宝动都不动地安躺着,妈妈就好似捧着一尊花瓶。其实,婴儿的双手不应硬绑起来。

  胚胎的发展及胎儿在母体子宫内的姿势,是背外腹内地卷曲着,手脚则护在胸腹外围,其目的似乎是在保护脆弱的腹部免受外力侵扰。

  

新生儿相关推荐

新生儿的育儿方式

宝宝夜间哭闹怎么办

怎样给宝宝退烧

宝宝拉肚子怎么办

宝宝鼻塞流鼻涕快速解决偏方

宝宝咳嗽怎么治疗

宝宝断奶了不妨吃这些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xinshengerdehuli/)

宝宝吃奶粉上火怎么办

宝宝呕吐是什么原因

宝宝缺钙吃什么好

宝宝营养不良吃什么好

宝宝衣服上的奶渍怎么洗

展开更多 50%)
分享

猜你喜欢

五岁前宝宝致龋率达7成

新生儿护理 新生儿 新生儿呵护
五岁前宝宝致龋率达7成

五岁男童成美国“食神”

小年 故事 育儿知识 怀孕 孕妇
五岁男童成美国“食神”

吃豆腐可以美白吗 豆腐乳有营养吗

豆腐乳 腐乳 美白 豆腐
吃豆腐可以美白吗 豆腐乳有营养吗

宝宝一岁前的五次体检

生活常识 生活小常识
宝宝一岁前的五次体检

五岁宝宝必会的7种生活技能

分娩
五岁宝宝必会的7种生活技能

豆腐怎么做才入味 豆腐的品种有哪些

豆腐怎么做 豆腐
豆腐怎么做才入味 豆腐的品种有哪些

孕妇致龋菌会感染胎儿吗

孕妇
孕妇致龋菌会感染胎儿吗

我国剖宫产率达46.2% 剖宫产有7大危害

分娩
我国剖宫产率达46.2% 剖宫产有7大危害

来月经胸部胀痛是怎么回事 月经周期不稳定的原因是什么

月经周期 月经
来月经胸部胀痛是怎么回事 月经周期不稳定的原因是什么

宝宝含饭不吃 其实在“抗议”

宝宝含饭不吃 其实在“抗议”

小儿不睡午觉影响发育吗?

小儿不睡午觉影响发育吗?
下拉加载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