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宝宝“吃”出一口好牙齿

起床困难户742

起床困难户742

2015-09-25 00:08

新生儿的护理也是个大工程,可千万不能马虎对待。父母们当务之急就是该多了解下新生儿护理知识,图老师小编下面分享如何让宝宝“吃”出一口好牙齿,赶紧看看吧!

  

教你如何让宝宝“吃”出一口好牙齿

改变口腔ph值:

  喝牛奶、酸奶,吃奶酪、面包、土豆和面条等淀粉类食物,糖分含量高,留在孩子的口腔中,容易形成某些细菌的温床,加速蛀牙的产生。而牛奶、酸奶或奶酪含有丰富的钙质、维生素d和双膦酸盐,它们能使口腔中的ph值升高,酸性降低,这样就会大大降低蛀牙的几率。

  消除牙内细菌:

  吃橘子、猕猴桃、草莓、哈密瓜、木瓜。孩子口腔中可能滋生各种细菌,引发牙龈炎。以上水果中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不仅可以消灭细菌,还会促进牙龈所需胶原蛋白的生成,使牙龈更健康。此外,西红柿、红薯以及红色、黄色和橙色的柿子椒中也含有比较丰富的维生素c,可以适当多吃。但是孩子在刷牙前半小时内,尽量不要吃橘子等较酸的食物。因为这些酸性物质会使牙齿外层的保护膜变得脆弱,暂时削弱牙齿的抵抗力,如果马上刷牙,容易损害牙齿。

  清洁牙齿残留物:

  吃生胡萝卜、芹菜、花椰菜、豌豆口感清脆的蔬菜可以作为孩子的“咀嚼食物”,它们可以清洁牙齿和牙龈,在咀嚼的同时,将牙缝里藏着的残余食物轻松去除掉。咀嚼的速度要放慢,而且要让每个牙齿都能参与进来。

  强健牙釉质: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xinshengerdehuli/)

  吃芝麻、瓜子、南瓜子和坚果、坚果和植物种子中含有天然的脂肪,可以起到保护牙齿和抵抗细菌的作用,同时,它还能够强健牙釉质,让这种人体最坚硬的物质更加坚固。除此之外,坚果和种子中大多含有钙质,可以预防蛀牙。

  孩子出生时虽然一只乳牙也没有长出,但是牙胚已见于上下颌骨的齿槽内。所以在胎儿时期已经为乳牙的长出准备了条件。同样,乳牙出齐时,齿槽内已见有恒齿的牙胚槽,乳牙脱落后,恒牙长出。

  牙齿的发育需要蛋白质、维生素(如维生素A、D、C)及矿物质(如钙、磷、镁、氟)等营养素。钙、磷的沉积需要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C可以造成牙齿发育不全、牙槽骨萎缩、牙龈容易出血、水肿等情况;缺乏维生素A时全身上皮细胞出现角化变性,牙齿生长延迟、牙齿发育不良,尤其对牙釉质的发育影响更大,使牙齿的颜色变成白垩色。体内缺氟时,牙齿容易蛀,发生龋齿多;但摄入过多氟时又会使牙齿的釉质出现棕褐色的斑纹,而且脆弱、易折断。

  为了孩子长好一口乳齿,并且为恒齿的正常生长打下良好的基础,孕妇在怀孕期间要注意营养。尤其在妊娠最后3个月,应增加含钙食品的摄入量和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孩子出生以后以及整个儿童时期也应重视营养。

  含钙、磷和维生素A、D、C丰富的食品,有乳类及乳制品、豆制品、肝、鱼、虾皮、蛋类、新鲜蔬菜、水果等。平时应让孩子经常参加户外活动,必要时每日补充一定量的维生素A、D(如口服鱼肝油滴剂),以保证让孩子长一口好牙齿。

本文来自图老师健康网论坛,由网友发布,本站仅引用以提供参考,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如您认为本文在内容和知识产权上侵害了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 。

新生儿相关推荐

新生儿的育儿方式

宝宝夜间哭闹怎么办

怎样给宝宝退烧

宝宝拉肚子怎么办

宝宝鼻塞流鼻涕快速解决偏方

宝宝咳嗽怎么治疗

宝宝断奶了不妨吃这些

宝宝吃奶粉上火怎么办

宝宝呕吐是什么原因

宝宝缺钙吃什么好

宝宝营养不良吃什么好

宝宝衣服上的奶渍怎么洗


  

怎样让宝宝长得一口好牙

世界卫生组织(WHO)于2001年提出了“8020”计划,即年龄80岁的老人还应有20颗健全的牙齿。但是,要想有一口好牙,必须从小开始在“吃”字上下功夫,必须注意给宝宝加强各方面的营养汲取。

  宝宝出生后4~10个月开始出乳牙,1岁时萌出6~8颗,2岁至2岁半时出齐,达到20颗。专家提示我们,在宝宝长牙期间,辅食添加和平衡的膳食对牙齿的健康发育至关重要。及时正确的辅食添加既可以为牙齿发育提供必要的营养成分,如钙、磷等矿物质和许多维生素,促进牙齿的长成。而且还可以帮助宝宝练习咀嚼、消化,甚至对宝宝的语言能力培养也大有帮助。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xinshengerdehuli/)

  加强钙、磷摄入

  钙是组成牙齿的主要成分,人体钙摄入充足则牙齿坚固。奶类和豆类制品钙含量最为丰富,尤其是乳类,其钙、磷比例合适,人体容易吸收。烹饪富含钙的食物,适当放点醋,有助钙质溶解,利于人体的吸收和利用。常吃含柠檬酸的水果(如柠檬、柑橘、梅子等)也有助于钙的吸收。磷是保持牙齿固不可少的营养素,在食物中分布很广,只要不偏食,均能摄取到丰富的磷。维生素D能促进人体对钙、磷的吸收及骨化作用,保证牙齿的健康发育。在动物肝脏、鱼肝油中均含有丰富的维生素D,可适当摄取。

  摄入足量维生素C

  足量的维生素C是预防牙病的重要措施,如果缺少它,可以导致牙周病。人体不能合成维生素C,同时人体对维生素C的储存也是有限的,因此必须每天从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中摄取。蔬菜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和丰富的维生素C,是不容忽视的护齿食物。有条件的还可以每天补充适量的水果(如橘子、柠檬等)。

  多吃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是广泛存在于蔬菜、粗粮中的护齿营养素。多吃适当硬度的粗糙性食品,可增加牙齿的自洁作用和牙龈按摩作用,从而增加牙体和牙周组织的抗病能力。如山芋、大豆等粗粮,其含磷量比细粮高,能促进牙齿正常发育,增强抗龋力,故可常吃;同时,由于进食的是粗粮,必须细嚼慢咽,这样可促进唾液分泌,减少食物的粘附和牙菌斑的形成,起到了护齿作用。

  少吃糖,注意口腔卫生

  甜、软精制食品由于其含糖量高,又易于滞留在牙缝中,细菌可利用糖产生酸性物质而腐蚀牙齿,故应少吃。科学食用碳水化合物食品,例如,在两餐之间吃糖类食物,睡前和刷牙后不吃糖类食物。也不要吃过量强刺激性(如过酸、过辣、过烫、过冷)食物,以免损害牙齿。吃甜食或苹果后,一定要漱口或刷牙。

欧美国家的老人咧嘴一笑,大多显露的是两排整齐的牙齿,洁白养眼;中国老人一笑,显露的往往是“黑洞”,牙齿已不见踪影,或是仅存的几颗孤零零地挂在牙床上。据调查,我国65岁以上的老人,平均失牙高达11颗。

是外国人的遗传特别好,还是外国的水土上佳,让他们能终生拥有一副好牙?并非如此。口腔医学专家告诉我们,中国人的牙都是“死”在自己手上的,它们本不应该如此早地“退休”,假如你做足口腔保健措施,你也能——

惊心:中国烂牙几十亿

有个笑话,说的是一对冤家,牙齿都不太好,经常要看牙医。有一天,他们在医院碰见。甲对乙说:“你现在有几颗是假牙?”乙针锋相对:“你现在有几颗是真牙?”甲瞠目结舌。

笑话归笑话,但这笑话却从某种角度反映了中国人口腔健康的恶劣程度。有资料显示,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90%有牙丧失;全口无牙老人,达到11%;65岁以上的老年人,平均失牙高达11颗。

或许对许多人来说,以上数据并不足以让他们感到骇然,因为他们认为人老了,牙齿必将“下岗”,在他们眼中,老年人一望无“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观念!”凌均棨教授说(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凌教授告诉记者,老年人也应当有一口好牙,她在国外看到的外国老人,他们的牙大都整整齐齐,清洁白净。但是,在国内,缺牙、烂牙不仅是老年人的“专利”,而且儿童、成人的口腔健康状况也令人堪忧。

据凌教授介绍,早在1981年,世界卫生组织就制定了口腔健康标准,包括:①牙齿清洁;②没有龋洞(即无蛀牙);③无疼痛;④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对照这些标准,看看自己的牙齿,我们当中有多少人能拥有这样的口腔健康呢?

大众最为熟悉的牙病,莫过于龋病(即蛀牙)了。1995年进行的第二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第三次调查已于今年开始,2006年出统计结果)显示,在我国,76.55%的儿童有龋齿,平均每人有4.48颗龋齿。成人恒牙的患龋率是49.88%。总体而言,人均患龋齿数超过两颗,也就是说,须治疗的龋齿总数达20多亿颗!

刷牙时“见血”,是非常普遍的一种现象,很多人将之归结于“上火了”等原因,但实际上,牙龈出血大多是牙周病在作祟。牙周病是除龋齿外的另一大危害中国人口腔健康的疾病。第二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显示,牙周存在程度不同的健康问题者,12岁组占68.99%,15岁组占78.42%,18岁组占85.18%,成年组占97.15%,老年组更高,竟达99.44%。可见人群中大多数人都存在牙周健康问题。

惊奇:牙病不仅仅坏“牙”

 “牙痛不是病,痛起来真要命”这句俗语,充分体现了牙病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即便痛得要命,牙病仍然不是病,至多是一种小病。很多人认为,患了牙病,带来的不外是牙痛、口臭,顶多是掉牙齿这样一些后果,不会要人性命,无谓太过操心。

“这是人们长期以来的错误认识。实际上,口腔健康与全身健康是息息相关的,口腔健康是反映人体健康的一面镜子,是全身健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凌均棨教授说。

口腔疾病可以引起身体其他部位的疾病,像龋齿加重可引起牙髓炎及根尖周感染,并作为病灶可致颌面部感染、心内膜炎、风湿性关节炎等。

牙周病同样会对全身健康造成影响。牙周炎的致病菌可以进入血液循环引起菌血症,细菌的毒素或代谢产物也可以扩散,引起机体免疫反应,对全身健康造成影响。例如:引起急性或亚急性心内膜炎;牙周炎患者因冠心病死亡或入院的概率,比非牙周炎者高25%;重症牙周炎孕妇,发生早产儿和低体重儿的危险性为正常孕妇的7.5倍;牙周炎的致病菌导致糖尿病患者代谢控制比非牙周炎患者困难。

而牙病导致牙齿脱落缺失,使患者丧失或减弱了咀嚼功能,饭菜未经或缺少咀嚼,就直接吞入消化道,肯定会影响患者的消化功能,时间长了会引起胃病。“牙好,胃口就好,吃饭倍香,身体倍棒!”这句广告语,生动地反映了牙齿和身体健康的关系。

凌教授还向记者介绍道:最新的研究发现,牙齿缺失后由于口腔咀嚼运动的减少,会减少对脑细胞的刺激,久而久之,会影响脑细胞的活力,使患者记忆力衰退,老年痴呆症的发病率增高。

此外,牙齿在语言、美容和仪表方面的作用也是不可估量的。有人因此说,牙齿在未来的社交活动中,是人的第二张名片。残缺不全的牙齿会影响发音和语音的清晰,使患者与人交流时产生障碍;牙齿的缺失会影响面部美观,像犬牙(上门牙旁的两颗尖牙)掉了,面颊局部会由此塌陷,凌教授称会“使人看起来特别老相”。诸多牙病患者会由于这第二张名片的受损,使自信心大受打击,精神和心理受到极大的影响。例如有一位高校男生,因有一口难看的牙齿而不愿与人交往,并发展到每晚睡觉时担心牙齿外露而睡不着,患上了神经衰弱和抑郁症。然而,经牙医治疗后,他的神经衰弱和抑郁症也随之“不药而愈”。

惊醒:武装牙齿,你做得远远不够

  龋病,在民间更多地被称为“虫牙”。有此称谓,是由于许多老百姓认为,龋齿是由一种小虫子将牙齿慢慢咬坏而形成的。有的巫医装模作样在龋齿洞里找虫子时,用一个小管将干的韭菜胚芽等放入洞中,待胚芽遇唾液中的水分膨化而稍变弯曲,取出来后就像一条白色的小虫子,巫医们言之凿凿说这就是“牙虫”。在不少地区,还常有用青蛙肉诱捉龋齿“牙虫”的事情发生。

其实,“虫牙”并非牙虫作怪,而是在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影响下,牙齿的硬组织发生了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

牙周病同样是一个多因素疾病,而细菌和牙菌斑是牙周病发生的主要因素。牙菌斑是黏附在牙齿表面的细菌团块,是牙周病的始作俑者。

这两类疾病都与口腔中牙菌斑的作用有关,因此,预防龋病及牙周病的主要方法,第一条就是控制菌斑。

凌均棨教授将控制菌斑的方法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机械性的,包括用牙刷、牙线、牙签等工具来清洁牙齿;另一类是药物性的,即将药物加入牙膏、漱口水或牙周袋冲洗液中,依靠药物的作用来抑制牙菌斑。

链接:药物牙膏面面观

药物牙膏目前较常用的有氟化物牙膏、中药牙膏和脱敏牙膏。由于氟化物有抑制致龋链球菌的生长繁殖和遏止菌斑(龋病和牙周病的主要病因之一)的形成,促进牙釉质的再矿化,增强牙的抗龋力的作用,因此,对龋病具有一定的预防效果。中药牙膏如两面针,含有一些抗炎抑菌的中药,对口腔疾病,尤其是牙周疾病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可适当采用。脱敏牙膏主要用于具有牙本质敏感症者(牙齿受到冷热酸甜刺激时会有酸痛感觉)。但有刺激症状不一定就是牙本质过敏症。有刺激症状者,最好先请口腔医师诊治,在口腔医师指导下使用脱敏牙膏。

疑问:天天刷牙,为何依然烂牙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困惑:我每天都刷牙,怎么还会烂牙呢?

造成“天天刷牙,仍有烂牙”这种局面的原因有许多,其中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大部分人刷牙不够“水准”,往往只是走走形式,匆匆了事。

有资料表明,一般刷牙,40%~60%的牙面仍有菌斑;经专业辅导刷牙后,牙面菌斑较一般刷牙减少30%。

刷牙的“专业水准”涵盖了几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刷牙的方法,人们习惯采用的牙刷在口腔内“横冲直撞”的横刷法弊病很多,常会导致牙龈萎缩,使牙颈暴露,或在牙颈部形成楔状缺损,结果是护牙不成反伤牙。正确的刷牙方法是竖刷法。方法是牙刷毛沿着牙缝,上牙自上而下刷,下牙自下而上刷,牙的咬合面来回刷,这样才能把各牙面和牙间缝的软垢以及食物残渣清除干净。

其次,刷牙时间不宜过短,因为时间不够是不足以清除菌斑的,故刷牙时间每次以3分钟为宜,且要做到“面面俱到”,即每个牙面都刷到。

此外,刷牙起码应当做到早、晚各一次。很多人习惯于早晨起床后刷牙,而不注重晚上睡觉前刷牙,实际上,晚上刷牙比早上刷牙更重要。这是因为睡后口内唾液分泌少,口内自洁作用差,如有食物残渣残留,口内细菌更易滋生繁殖。故睡前必须刷牙,以保持较长时间的口腔清洁。

曾经有媒体报道,歌星费翔每天刷牙七八次,除了早、晚刷牙,每次吃完东西他也会刷牙,甚至连喝杯咖啡他也要刷牙。费翔表示,他从小就养成了刷牙的好习惯,因此到现在也没有一颗蛀牙。

那有没有必要一天刷七八次牙,或是每次饭后都刷牙呢?凌教授认为,早晚各刷一次牙、饭后漱口,已基本能达到刷牙的效果,而一天刷七八次牙,在现实中很少人能做到,也没太大必要。

在采访中,凌教授提到这样一件趣事:医学院校口腔专业的本科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节实验课,同学间相互用品红使牙齿染色(牙菌斑在肉眼下很难观察到,在用品红染色后就可以明确地显现出来),结果,在每一位同学的牙齿上都会发现有牙菌斑,包括那些刚刚刷过牙的学生。

“即便刷牙方法正确,也只能清除50%的牙菌斑。这也说明了尽管刷牙是自我口腔保健最基本的措施,但要保证口腔卫生,仅仅刷牙是不够的。”凌教授这样解释道。

链接:儿童刷牙小窍门

挤点牙膏(黄豆大小,不要太多)在儿童牙刷上,然后用手将牙膏抹平,再给孩子刷。这样做,可避免孩子将牙膏吞入胃内。  

链接:乳牙龋病一定要认真对待

乳牙是儿童进食的咀嚼器官,牙不好,胃口就会大打折扣,对于正在发育的儿童,危害显而易见。另外,乳牙有引导下方的恒牙生长、促进颌骨发育的作用,乳牙龋坏了不补,发展下去,牙根化脓会对恒牙及颌骨产生不良影响,使恒牙钙化不完全,甚至不能形成。如果乳牙过早脱落,还会使恒牙萌出的时间和方向改变,造成排列不齐。

链接:刷牙龈

曾有数位朋友向凌教授求助:刷牙时常会有牙龈出血该怎么办?凌教授在为他们检查后发现他们的口腔健康状况还不错,就让他们先“洗牙”以去除牙石,并叮嘱他们以后刷牙时要有意地让牙刷去撞击牙龈,给牙龈一些刺激,凌教授形象地将之称为“刷牙龈”。她的朋友照做之后,确有不错效果,读者朋友不妨一试。

链接:“全面”护牙:5分钟学会用牙线

  刷牙只能去除50%的牙菌斑,最主要是因为有一些牙菌斑躲藏在牙间隙、牙邻面,尽管刷牙要求“面面俱到”,但这个区域是牙刷难以刷到的,因而使得这些牙菌斑“漏网”。

要做到“全面”护牙,需要使用其他一些工具来清洁牙间隙。中国人最常用的是牙签,在饭后,许多人都习惯用牙签剔牙,以去除牙缝内嵌塞的食物残渣。不过,凌教授并不提倡这种清洁牙间隙的方法。一是由于其清洁功能有限,较难以去除牙菌斑;另一方面,是容易损伤牙龈。有些人习惯用金属牙签(甚至有些人直接用针)则更危险,在“挑剔”牙齿时,时常会把牙釉质崩掉一块,结果相当麻烦,补也不好补。

凌教授认为,牙线是最有效的牙间隙、牙邻面的清洁工具。牙线很多人都不习惯用。但凌教授说,一个人对着镜子练习5分钟,就可以轻松学会使用牙线了。

洗牙:不是美容,而是治疗

  时下,华夏大地兴起一股“洗”风,洗肠、洗眼等相继进入人们的视野,洗牙也是其中之一。在许多人的眼里,洗牙似乎是一种牙齿美容的手段,洗过牙后,牙齿就变得洁白靓丽,去医院洗洗牙,已渐成一种风尚。

当采访涉及这个时尚话题时,凌教授却一再强调:洗牙不是美容,而是一种治疗手段。

洗牙在医学上简称洁治术,也叫洁牙。洗牙的目的,是为了去除牙齿上的牙结石。牙石是附着在牙面上钙化或正在钙化的以菌斑为基质的团块,内含大量的多种致病菌。

牙石是牙龈出血、口臭、牙龈炎和牙周病的重要致病因素。由于牙石尤其是龈下结石的长期刺激,可使牙龈组织受到损伤,局部营养代谢障碍,抵抗力下降,致病菌及其毒素侵入,导致牙周膜、牙槽骨等牙周支持组织破坏,牙齿松动、脱落。所以必须定期洗牙,去除牙结石。凌教授认为,为保护口腔健康,一般人应当每隔6个月至1年去洗一次。当然,口腔卫生差、牙面粗糙、牙排列不齐等,洗牙的间隔时间应短些。目前常用的洗牙方法是超声波洁治法。

在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医生为患者洗一次牙往往费时颇长,需要一个小时甚至数小时,可在国外,并不需要花医生太长时间。凌教授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时,看到一位患者预约的时间只有15分钟,这是因为在欧美国家,普通群众都会每三个月去看一次牙医,所以口腔都很健康,因而15分钟已经足够。相反在国内,医生碰到的,常常是一生都未曾洗过牙的患者,大部分患者都是需要“大修大补”才来就诊,牙面上的牙石多不胜数,且较“巨型”,因而洗一次牙要花很长的时间。

有的人洁过一次牙后,原来不酸的牙现在反而遇冷酸痛,以为是洁牙把牙损坏了,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凌教授解释道,牙石的表面和牙垢中都有大量的细菌,它们的代谢产物可对牙龈产生刺激,引起牙龈的炎症,长期刺激还会引起牙龈萎缩,一旦牙龈萎缩,牙齿的颈部就没有牙龈覆盖了。牙颈部的牙本质暴露,遇冷刺激后就会引起疼痛,但是当有牙石堆积在表面时,这种刺激酸痛感就不明显了,一旦去除牙石,酸痛感反而变得明显,这不能说是去除牙石引起的,而是牙石的细菌长期刺激造成牙龈萎缩的结果。如果不把牙石清除掉,牙龈还会进一步萎缩,以致牙齿松动、脱落,所以去除牙石是必要的。洁牙后牙齿酸痛的人,一般过一周左右酸痛会自行消除,这是因为唾液中的钙离子沉积把牙本质的小管口阻塞了的缘故。

漱口:方便的洁牙措施

  在国内,最基本的口腔保健方法常被概括为八个字:早晚刷牙,饭后漱口。漱口,也是一种维持口腔卫生的主要措施。

不过,用清水漱口只能清除口腔内的食物残渣及其他污物,不能冲走牙菌斑。目前市场上有不少漱口水出售,这些漱口水中含有不同的药物,通过药物作用,可以部分清除牙菌斑,达到预防口腔疾病的目的。

加入漱口水的药物主要包括洗必泰、甲硝唑、精油、抗生素等等。洗必泰是目前被证明最有效的抗菌斑制剂之一,它杀菌力强,可吸附在牙釉质、口腔黏膜和牙菌斑的表面,并缓慢释放,能很好地减缓牙龈炎症状。不过洗必泰漱口水也有不良反应,可使牙齿或修复体(假牙)、舌背染色。此外,洗必泰漱口水味道较苦,一般人不易接受。且其对黏膜也有轻微的刺激作用,一般不推荐长期使用。含精油的漱口水(如美国辉瑞公司的李施德林,由4种植物精油组成,有关实验证明其可在30秒内杀灭99.9%的口腔细菌)有杀菌效果,可减少菌斑量,起到预防疾病、消除口腔异味的作用,而且其刺激性没有洗必泰强,也不会使口腔染色。

由于12岁以下的儿童自控能力尚差,易将漱口水误吞入肚,因此不宜使用漱口水。

有人说咀嚼口香糖可清洁牙齿,含漱口水可杀灭病菌,且都方便易行,因而想以之代替刷牙。凌教授告诉记者,这都是不对的。这两者代替不了刷牙的作用,都不如刷牙的清洁效果好,只能起到辅助清洁的作用。

完善的口腔保健措施,凌教授认为首先是采用正确的方法刷牙,使用牙线等清洁牙间隙,使用漱口水来控制牙菌斑,以及纠正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如抽烟酗酒、用牙开瓶盖、睡前饮食等。

其次要定期到口腔专科医院进行口腔检查,最起码要6个月至1年一次,以期早发现口腔疾病。

最后要对口腔疾病及时进行专业治疗,否则会造成“小洞不补,大洞吃苦”、“早期不治,晚期拔牙”的后果。

“只要做好上述几点,中国人也能够一生一口好牙!”凌均棨教授最后这样说道。

(以上内容仅授权图老师健康网独家使用,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本文来自图老师健康网论坛,由网友发布,本站仅引用以提供参考,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如您认为本文在内容和知识产权上侵害了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


延伸阅读:

如何做到新生儿包裹舒适

  新生儿让包裹不可太紧

  正确使用包被的方法很多,在市场上购买的睡袋,较宽松柔软,睡袋的下方是开的,便于换尿布,而且保暖。白天可以给新生儿穿上内衣、薄棉袄或毛线衣,再盖上棉被就可以了。

  特别容易惊醒的新生儿,可以用包被将新生儿包裹起来,但不可太紧,这样可使新生儿的睡眠更好一些。

  不要“绑着养”

  生活中常常可以看见这样的场景,妈妈抱着未满月的婴儿,婴儿身上包裹着毛巾,外面又绳带五花大绑式绕了数圈,宝宝动都不动地安躺着,妈妈就好似捧着一尊花瓶。其实,婴儿的双手不应硬绑起来。

  胚胎的发展及胎儿在母体子宫内的姿势,是背外腹内地卷曲着,手脚则护在胸腹外围,其目的似乎是在保护脆弱的腹部免受外力侵扰。

  

新生儿相关推荐

新生儿的育儿方式

宝宝夜间哭闹怎么办

怎样给宝宝退烧

宝宝拉肚子怎么办

宝宝鼻塞流鼻涕快速解决偏方

宝宝咳嗽怎么治疗

宝宝断奶了不妨吃这些

宝宝吃奶粉上火怎么办

宝宝呕吐是什么原因

宝宝缺钙吃什么好

宝宝营养不良吃什么好

宝宝衣服上的奶渍怎么洗

展开更多 50%)
分享

猜你喜欢

如何让宝宝“吃”出一口好牙齿

新生儿护理 新生儿 新生儿呵护
如何让宝宝“吃”出一口好牙齿

美白牙齿 让你拥有一口好牙

美白 整形
美白牙齿 让你拥有一口好牙

吃豆腐可以美白吗 豆腐乳有营养吗

豆腐乳 腐乳 美白 豆腐
吃豆腐可以美白吗 豆腐乳有营养吗

走出两大误区 让宝宝长一口好牙

婴儿
走出两大误区 让宝宝长一口好牙

想有一口好牙 莫吃太精细

生活百科
想有一口好牙 莫吃太精细

豆腐怎么做才入味 豆腐的品种有哪些

豆腐怎么做 豆腐
豆腐怎么做才入味 豆腐的品种有哪些

这样吃会让你吃一口老一岁!

健康饮食 健康饮食小常识
这样吃会让你吃一口老一岁!

宝宝第一口奶什么时候吃?

母乳 营养
宝宝第一口奶什么时候吃?

来月经胸部胀痛是怎么回事 月经周期不稳定的原因是什么

月经周期 月经
来月经胸部胀痛是怎么回事 月经周期不稳定的原因是什么

包裹新生宝宝的正确方法

包裹新生宝宝的正确方法

损害孩子智力三大零食祸首

损害孩子智力三大零食祸首
下拉加载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