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达翡丽Ref. 530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shoubiao/)接下来,1998年至2003年(J版),2004年至2008年(R版和G版)到2009年(P版),5070强势宣告百达翡丽式双子表盘计时码表重新归来。从5070的表圈设计上,依稀可以看到Ref. 2501(1951年)的影子,但应该说Ref. 2512(1952年,45毫米)双秒追针计时码表才是5070的灵感源泉。
百达翡丽Ref. 1463
5070J与Ref. 2512外形并不十分相近,因而1998年刚刚问世的时候,一些表迷还为此感到遗憾,比如两个子表盘过于靠近中轴线,比如42毫米直径实在太大等等。这里要指出的是,几乎每个新型号的问世,我们都需要一段时间去适应新设计,相应的审美与品位也会随着不断发展。
百达翡丽5170J
如今,百达翡丽5070(5970亦是如此)被看做是品牌的一个标志性型号,是现代最具魅力的计时码表,相当长的时间里也是唯一的一个。39.4毫米的5170(2010年推出J版)想要说服新老表迷,成为5070合法而伟大的继承者,任务不可谓不艰巨。
众所周知,5070搭载的是CH 27-70机芯,它以著名而辉煌的Nouvelle Lemania 2310为基础。无需详细叙述它与CH 29-535的所有不同,仅凭个人愚见,提及一两个值得关注的细节:新机芯对两个子表盘布局的影响。
CH 27-70机芯(5070)
——(褒)有些人觉得5070三轴并列比较好,也有人认为5170三角形(两个子表盘和12点位置品牌名)布局更加平衡。
——(贬)有些人觉得5070三轴并列,会显得两个子表盘受到外圈刻度和中心轴的挤压;也有人认为5170两个子表盘布局太偏下,让人感觉不舒服。
同样,这也应当是一个主观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就个人而言,我都喜欢。
CH 29-535机芯(5170)
技术上,5170搭载的CH 29-535机芯汇聚了六项创新专利,这枚手动上弦计时机芯由百达翡丽在传统原则的基础上历经五年自主研发而成。5170的表壳、表盘以及机芯均是品牌创造力和精湛制表技艺的成果。天才制表师携手合作,从零开始研发新机芯,整个历程令人心驰神往,我个人对此充满好奇与尊重,即便在钟表界,“自主”并不能与“更精准”和“更可靠”直接画上等号。
CH 29-535机芯还设有分钟累积计时器瞬跳和停秒功能,并配备测力上弦系统。至于机芯润饰,在不使用显微镜的情况下,很难发现其中的差异。
从美学角度来看,我们将5170视作上世纪30年代末至60年代末Ref. 130和Ref. 530的继承者,或许还包括Ref. 1463(同样的弧面坡度表圈,类似的经典表壳造型,但并无圆形计时按钮)。这种设计植根百达翡丽自身历史,是美学与哲学的双重选择,现在乃至数十年后也必将被奉为经典。
细观表盘,大多古董型号计时码表标注(或没有)测速计刻度。脉搏计刻度则是另一个不同的选择,非常罕见,百达翡丽似乎想将它配备5170J和5170G银盘。2015年新款5170G黑盘上是一个简单的轨道式分钟圈。就个人喜好而言,脉搏计刻度是最棒的,测速计刻度位居第二。
至于其他元素,古董型号计时码表几乎涵盖了所有可能的变化。柳叶针、太妃针或棒形针;阿拉伯数字、罗马数字或镶贴时标......现在看来,那似乎是表主可以个性定制百达翡丽计时码表的时代。
每个人都能够从中找寻到自己喜爱的元素,但过度钻营细节往往适得其反。腕表应该被看作一个整体,不存在所谓“唯一最佳组合”。因此,我不打算谈论5070和5170盘面布局的差异。审美总是随时代潮流和个人品味不断变化的,没有绝对权威。
“Repeater”(问表)一词的含义就是按需报时。历史上第一枚问表产自英国,第一个问表专利则要追溯到1687年,被授予给Daniel Quare。最初的报时表只能报时和报刻,随着报时表的不断发展,报时功能愈发精确,直到约1720年三问报时表问世,产地为德国。
总结:以上就是这次整理的关于百达翡丽5070和5170家族的全部内容,我会继续整理更多的关于百达翡丽这个品牌的内容,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如果想了解更多关于生活百科问题的内容都可以来图老师进行阅读了解。
相关链接:百达翡丽175周年珍惜表款 百达翡丽的经典表款 百达翡丽品牌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