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数学家在数学的许多重要领域中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中国古代数学史曾经有自己光辉灿烂的篇章,而杨辉三角的发现就是十分精彩的一页。
杨辉,字谦光,北宋时期杭州人。在他1261年所著的《详解九章算法》一书中,辑录了如上所示的三角形数表,称之为“开方作法本源”。 而这样一个三角在我们的奥数竞赛中也是经常用到,最简单的就是叫你找规律。
北宋人贾宪约1050年首先使用“贾宪三角”进行高次开方运算,南宋数学家杨辉在《详解九章算法》(1961年)记载并保存了“贾宪三角”,故称杨辉三角。元朝数学家朱世杰在《四元玉鉴》(1303年)扩充了“贾宪三角”成“古法七乘方图”。
解法一
#include <stdio.h>
main()
{ int i,j,n=0,a[17][17]={0};
while(n<1 || n>16)
{ printf("请输入杨辉三角形的行数:");
scanf("%d",&n);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java/)}
for(i=0;i<n;i++)
a[i][0]=1; /*第一列全置为一*/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java/)for(i=1;i<n;i++)
for(j=1;j<=i;j++)
a[i][j]=a[i-1][j-1]+a[i-1][j];/*每个数是上面两数之和*/
for(i=0;i<n;i++) /*输出杨辉三角*/
{ for(j=0;j<=i;j++)
printf("%5d",a[i][j]);
printf("n");
}
}
点评:解法一是一般最容易想到的解法,各部分功能独立,程序浅显易懂。
解法二
#include <stdio.h>
main()
{ int i,j,n=0,a[17][17]={1};
while(n<1 || n>16)
{ printf("请输入杨辉三角形的行数:");
scanf("%d",&n);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java/)}
for(i=1;i<n;i++)
{ a[i][0]=1; /*第一列全置为一*/
for(j=1;j<=i;j++)
a[i][j]=a[i-1][j-1]+a[i-1][j]; /*每个数是上面两数之和*/
}
for(i=0;i<n;i++) /*输出杨辉三角*/
{ for(j=0;j<=i;j++)
printf("%5d",a[i][j]);
printf("n");
}
}
点评:解窢二是在解法一的基础上,把第一列置为1的命令移到下面的双重循环中,减少了一个循环。注意初始化数组的变化。
解法三
#include <stdio.h>
main()
{ int i,j,n=0,a[17][17]={0,1};
while(n<1 || n>16)
{ printf("请输入杨辉三角形的行数:");
scanf("%d",&n);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java/)}
for(i=1;i<=n;i++)
for(j=1;j<=i;j++)
a[i][j]=a[i-1][j-1]+a[i-1][j]; /*每个数是上面两数之和*/
for(i=1;i<=n;i++) /*输出杨辉三角*/
{ for(j=1;j<=i;j++) printf("%5d",a[i][j]);
printf("n");
}
}
点评:解法三是在解法一、二的基础上,把第一列置为1的命令去掉了,注意初始化数组的变化。
解法四
#include <stdio.h>
main()
{ int i,j,n=0,a[17][17]={0,1};
while(n<1 || n>16)
{ printf("请输入杨辉三角形的行数:");
scanf("%d",&n);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java/)}
for(i=1;i<=n;i++)
{ for(j=1;j<=i;j++)
{ a[i][j]=a[i-1][j-1]+a[i-1][j]; /*每个数是上面两数之和*/
printf("%5d",a[i][j]); /*输出杨辉三角*/
}
printf("n");
}
}
点评:解法四是在解法三的基础上,把计算和打印合并在一个双重循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