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部分用户来说,屏幕ppi从300提升到400引起的观感变化不一定明显,但是3G网络下的续航从9小时提升到12小时的改变是巨大的。不过追踪历代iPhone续航变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你得有每一代iPhone,并且在对每一代iPhone当时的续航做记录,而不是在现在这个时间点搞横评,经过时间摧残,电池容量往往会有很大耗损。
好在播客Connected运营者StephenHackett一直默默留意着苹果的宣传材料,从iPhone初代到最近的iPhone6 Plus都留了纪录。为我们呈现了历代iPhone的续航成绩。详细如下:
一、历代iPhone蜂窝网络下的通话时长对比:
在iPhone6之前的几代iPhone中,成绩比较起伏,基本都在12小时以下,最低的应该是iPhone3G,成绩低于8小时,iPhone5的在此的表现也一般,反倒是iPhone4/4s能够保持10小时以上的通话时间。
最新的iPhone6 Plus甚至可以达到24小时的通话时长,我们一般不会像这种测试一样一连打好几个小时的电话,不过通话时间是反映手机续航的重要指标。不过在iPhone6及6 Plus之前的iPhone表现确实一般。
二、历代iPhone待机时长对比:
除了通话时长之外,待机时间也是衡量手机续航的另一个要素,这里考验的是系统的优化能力,相信有许多人经历过熄屏一晚,掉电小半的不快了。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isyjq/)先前通话时长表现不错的iPhone4s这里跌入谷底,待机时长200小时,反倒是iPhone3G这些老手机达到了300小时的待机时长,这甚至比iPhone 6250小时左右的待机时长还要高出不少,当然,iPhone6 Plus最终还是以近400小时的待机时长大幅领先于它的前辈们。
三、历代iPad续航时长对比:
和历代iPhone起伏不定的续航时长相比,历代iPad的续航时间呈现出一派和谐的景象,如果上面两张统计图是心电图,iPhone6 Plus代表着强劲的续航的话,那么苹果对iPad续航提升就是已经是心如死水。
历代iPad都是整齐划一的WiFi下10小时的续航时间,不过这里面伴随着的是iPad屏幕分辨率有所提升,并且机身厚度和重量都在不断缩减。不过也可以这么理解,iPad相比于iPhone,对续航提升没有那么高的要求,而10小时的门槛也是一天中比较极限的使用时长,再增加的必要性不大,不如在轻薄便携上下功夫。
整理了这些数据制成图表的SixColors认为,制约手机续航主要有三个因素:软件优化,硬件能效和电池容量,而这其中最重要的当属电池容量,而目前来看软件优化起到的只是辅助作用(优化不好起到的是负作用),而硬件能效需要在性能和功耗之间取得平衡,不过电池技术如今也是裹足不前,很难在更小的www.Tulaoshi.com电池体积内提高能量密度。
因此,就目前来看,提升续航的最有效方法还是直接增加电池体积增大电池容量。
1.第一次打开健康应用以后,会显示健康应用的图表汇总,可以看到当前并没有显示任何有关数据。此时请点击底部的健康数据一栏,如图所示
2.在健康选项列表中,有很多数据分类,这里以选择添加健身数据为例,如图所示
3.在健身数据分类中,可以直接利用手机上抓取数据的有步数、跑步距离、以及已爬楼层,如图所示
4.我这里以添加步数统计为例,点进打开以后请选择在图表汇总上显示选项,如图所示
5.随后我们返回健康应用的图标汇总栏目,即可看到当天的步数统计,当然也可以按周,月、年来查看。
6.这里以步数统计为例,点击打开以后,再点击共享数据选项,如图所示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isyjq/)7.在这里可以看到步数统计的数据源是来自 iPhone 设备,也就是这些数据是来自 iPhone6 自身所带的传感器。
8.当然,如果你有其它一些第三方健康设备,如智能手环什么的,可以用 iPhone6 上的健康来连接它们,从而实现所有数据的统一收集管理。
首先打tuLaoShi.com开iphone6plus手机【短信】点击【详细信息】,点击【发送我当前的位置】即可。
iPhone手机上的通讯录应用记录着联系人的信息,但是多数情况下,我们更倾向于或习惯从拨号界面进入。而国外用户更多时候是通过Facebook,SnapChat,WhatsApp等和联系人进行联系。iPhone上单独存在的通讯录应用,似乎显得已经过时了。
对此,产品设计师Frank Costa也有同样的感受,但他不是单纯地将通讯录应用放到一个不用的文件夹中,相反他制作了一个通讯录的概念替代品,他称之为Invisible Address Book(无形的通讯簿)。
尽管显示一长串的电话号码似乎有点笨拙,但他表示好处就是可以在同一个地方显示我们常用联系人的各种信息,包括电话号码,信息邮件地址(iMessage),地图应用则会显示该联系人的住址。(如上图显示)
Costa将这种形式称为应用捆绑,在一个地方你就可以看到该联系人在不同应用中的联系信息(图老师整理)。他的建议是关于联系人的信息是储存在云端的,这样我们应该能够发送我们关于各个应用的个人信息到一个中央系统,然后整合到我们的iPhone上。
而呼出联系人的方法也很简单,先向下滑动呼出Spotlight的搜索栏,然后滑动到右侧就可以显示联系人,联系人会像Facebook那样呈气泡般排列。点击联系人你就可以查看和该联系人的历史联系纪录,并列出和他们曾经联系过的应用。
这样的通讯录应用概念,若真的实现了,是否真的能提高你打开通讯录应用的几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