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偏沉”和双重”是太极拳行拳中紧密相连的两种弊病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taijiquanjiaocheng/)由于偏沉”造成身体失中”就不得不用腰腿调整,在这个过程也会有双重”的产生。偏沉则随”之辨,还需结合双重”叙述。
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可见双重之病”危害之大。其根源则是虚实分辨不清。双重”有单方与双方之分,有两手与两脚之分。现在讨论的偏沉”主要是涉及两脚之双重”。两脚虚实不清楚,同时用力着地,使身体的重量分支于两只脚上,即为双重”。当然,这不包括在行拳时,肢体转换过程中,有一只脚,三分力,另一只脚七分力,或一只脚四分力,另一只脚六分力的现象,更不能把单鞭或者预备式、起式、收式的两脚之力平均作为双重”。所谓两脚双重”是指两脚该虚的没虚到位,该实的没实到位,虚实分不清楚的错误动作。反之,两脚虽然同时用力”,但全身重量却集中在一只脚实脚上,另一只脚虚脚(趁脚)的力(其实是不着力”)与躯干的力相平衡,适合于力的支点定则,便不是双重”。然而,有的太极拳习练者为避免双重”却误入了偏沉”,其结果是顾此失彼。
有人为了避免双重”,往往错误地导致虚脚全然无力。他们不知道虚脚所用的力,是用在空处,而且是不着实的,是趁劲(如称杆之上的秤砣),不知道虚脚所用的力”,要合于力学上的作用力点和反作用力点相平衡的道理。如果,在太极拳行拳时,脚步偏离正确的步法要求,或者虚脚完全无力”地置于地上,则身体必然散乱,重心必然偏斜,其结果就是偏无着落,必失方圆”。如果不懂得虚非全然无力,实非全然站煞”,并且保持精神贯注,高度灵活,体察精微,就必然在双重”和偏沉”之间徘徊。至于,手上的偏沉”只要懂得了外三合”,是不会犯那类低级错误的。
三、偏沉则随”是太极拳运动中的理论问题
偏沉则随是一个错误的现象,那么就需要进行避免与纠正,但是应该如何纠正这个错误呢?对于偏沉则随更多是要从理论上加以解答的问题。练习者要能够正确的掌握太极拳的要领,才能合理的进行应对。
如上所述,偏沉”为病,偏沉则随”是错误现象,是偏无着落”失其方圆”。所以,就要知道何为方圆”,如何避免失其方圆”。俗语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方圆者, 规矩也。所谓偏沉”为病,偏无着落”,失其方圆”,是太极拳行拳时,没有遵循太极拳行拳规则,没规矩”行拳;是失去了规矩”,出现偏差;是虚实不清,从而影响整个身体的中定”才出现的弊病。那么如何克服偏沉则随”这样的弊病呢?解决的办法是中规中矩”,是不偏不倚”,是无过,无不及”,是尾闾中正神贯顶”,是掤捋挤按须认真”,是李亦畲所说:精神贯注,开合有致,虚实清楚。左虚则右实,右虚则左实。虚,非全然无力,气势要有腾挪;实,非全然占煞,精神要贵贯注。”
为了解决偏沉则随”一类弊病,再来借鉴一下向恺然先生的论述:余曰:‘十三势以中定为主,掤捋挤按十二势为辅。有中定,然后有一切,一切势皆不离乎中定,然后足以言应付……吾人应知无中定,安有开合?譬之户牖,开合在枢。枢若动摇,云何开合?不开不合,虚实焉求?是可知无中定之虚实,非虚实也。无中定之触觉,犹瞽之视,跛之履。触如不触,觉如不觉也。经曰:‘中正安舒。’安舒云者,定之谓也!客曰:‘求中定有道乎?’余曰:‘子但知虚实无定时,无定位,以意为变化,而不知每一虚实,皆先有中定,而后有变化;处处有虚实,即处处有中定,盖法无定位,而一切法皆从中定中出。则圣人复起,不易吾言也!法遍周身,中定亦遍周身。’”
如果说,前人的理论过于概括、含蓄,还不能理解其中道理,那么,请看当今著名武术家、吴式太极拳名家、梁式八卦掌名家张全亮先生的一段论述:在行拳过程中,能做到招招式式不偏不倚、中正安舒,即前进、后退、左顾、右盼的立身或平移运动时,头顶百会穴与负重之脚的涌泉穴、鼻尖与负重之脚的大趾、尾骶骨与负重之脚的足跟都要上下垂直相对……在行拳过程中,时时式式都要做到有清醒的关节运动意思。要把自己的身体比作一部装有万向轮的机器,圆转自如,无微不利,全身上下内外无缺陷、无凸凹、无断续、无滞点,举手投足、前进后退、左顾右盼都要做到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膀合的外三合……”我以为,如果能达到上述要求,应该说中定”和虚实”已经解决了,双重”、偏沉”之病自然也就解决了。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taijiquanjiaocheng/)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正确的对偏沉则随加以理解,从而能够对偏沉则随加以改正。偏沉则随作为太极拳中的一种弊病,是需要练习者进行避免的,这一点一定要能够清晰的加以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