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幸福的感觉:安全感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haizi/)“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盖房子需要先打地基,楼房要盖得高,地基就要打得深而稳。人的生命也需要牢固的地基才能健康、持续地发展,这个“地基”是在我们出生之后的头几年(0-6岁)构建起来的,它影响甚至决定我们一生的身心健康和幸福感。这个影响一生幸福、健康的基石就是“安全感”。
对孩子来说,安全感来自对父母和自己的信心而非熟悉感或物质。当孩子对父母有信心:“他们爱我,无论我怎么样,他们都爱着我。”他(她)就会对自己有信心:“爸爸妈妈爱我,是因为我是可爱的,我是有价值和重要的。”进而对他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有信心:“爸爸妈妈是可靠的,他们是值得信赖的。生活是美好的,世界是安全的。”孩子由这样坚定的安全感而能获得生存的动力、活力、勇气和毅力。
一个咨询案例:父母正在“闹”离婚,他们关注的重点是双方如何分割财产,彼此能拿到多少钱。12岁刚上初中的儿子哭着给妈妈打电话说:“妈妈,你回家来吧!你帮我跟老师请假吧,我不想上学了!我都不想活了。”处于婚姻破产痛苦中的妈妈和爸爸却没有听到这句话。妈妈焦虑而愤怒,她说:“我感到很烦躁,没有心思做事情,更别提看书了!”对于孩子来说呢,天要塌了,地要陷了,父母要分开了,家就要不存在了,十二岁的他情何以堪?!他如何能相信爸爸妈妈爱他,他怎么可能集中精力发展自己的身心呢?!
孩子来到这个世界只有三个要求,第一要求有爸爸、妈妈,第二要求爸爸妈妈相爱,第三要求爸爸妈妈爱自己。这三个要求得不到满足孩子就会有问题。男孩子跟父亲学习如何成为男人,女孩子跟母亲学习如何做女人;同时,他们从异性父母那里看到异性的榜样;从父母的互动模式学习如何与人交往,学习怎样处理与同性和异性伙伴的关系。因此父母的品质决定孩子的品质,父母的高度决定孩子的高度,父母的成长决定孩子的成长!父母自身如果自信、自尊、热爱生活、关爱他人、信任世界,孩子就能在家庭的人文环境中获得坚实的安全感。
原初安全感来自于父母(养育者),尤其是母亲养育孩子的方式。当妈妈对孩子需求的反应是及时的、可靠的、稳定的、平静的、温柔的、温暖的、充满爱意的,孩子就会认为这个世界是安全的、善良的,同时孩子会在自我构建中建立起对自己的基本信心。有了对父母、对自己的基本信任,孩子才能感受到生命是有意义的,自己的存在是有价值的、自己是可爱的、是受到保护的,从而形成意志、信心、勇气等品质。
有了原初安全感,孩子才能专注地发展自己,才不会受到外界的左右和干扰,不会被别人的评价打倒,不会在遇到困难时轻易放弃努力。当确认了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生存的意义和价值,孩子就可以继续发展自己,不会把精力和时间浪费在寻求安全感上。
有坚实安全感的孩子内心坚信:“我是被爱的,我是可爱的,我的存在是有价值的,我有能力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我相信自己的判断。我可以做我自己!”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haizi/)安全感稳固的孩子有以下特点:他们平静而友好,不会随意冒险,不会在公共场合乱跑,到陌生的地方也不会忐忑不安,会沉稳地观察环境,慢慢地融入人群和环境。他们与父母的关系是依恋式独立,他们很自信,不怕犯错和失败,乐于分享与合作,不以竞争获胜或物质占有来定义自身的价值,不怕有与人不同的意见,不刻意逢迎,不因失败而沮丧颓废。
没有安全感的孩子会常常感觉到焦虑:“爸爸妈妈爱我吗?他们会抛弃我吗?”他会在心里形成这样的信念和决断:“没有人爱我,没有什么可以依赖,这个世界是可怕的,我也没有能力应对出现的问题,我没有价值,我不重要。”但是他又会在下意识中寻求证明:“爸爸妈妈是爱我的,他们会照顾我,不会抛弃我,我是安全的。”在孩子的“不良”行为动机中,寻求关注常常是主要动因。甚至幼儿生病的主要原因也是安全感缺乏:“爸爸妈妈会一直爱我吗?还是只有在我脆弱、生病的时候才来爱我?”
安全感缺乏的儿童则有以下的表现:他们要么过度怯懦,要么胆大妄为,不顾自身安全;要么过度黏人,要么过度独立;他们不愿意独立解决问题,常常依赖他人的帮助;迷恋玩具、食物或其他物品,渴求立即的满足,不满足需要或离开慰藉物就焦虑、不安;不敢参与竞争,不能接受失败;不愿意接受不同意见,要求大家必须跟他意见统一,表现出强烈的控制欲或完全放弃。
得不到父母无条件的、足够的爱的孩子(成人),会因心灵里的缺失和匮乏转而寻求其他的满足:比如食物、玩具、衣服、钱、香烟、性、酒精、毒品等,从物质满足中寻求安慰。物质的东西,寻求就能得到,而且这些东西从来也不会拒绝我们、斥责我们、刁难我们。我们可以爱别墅、名车,然而房子和车爱我们吗?!物质带来满足,但是这种满足是短暂的、肤浅的,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地吃、喝、挣、吸来填补心灵里的缺失。缺少安全感和爱,我们就会把对感情的需求转化为对物质的贪求。只是,没有任何物质的东西能满足心灵的需求。
父母爱孩子,他(她)就会去爱别人。父母伤害孩子,他(她)就会不断去伤害自己,伤害别人,伤害社会,伤害这个世界。
安全感如此重要,父母要如何做,才能协助孩子建构起安全感呢?
以下是父母在养育孩子过程中必须做到的几点:
一、花时间给与孩子高质量的陪伴,尤其是孩子入睡前的陪伴;越小的孩子需要陪伴的时间越长。陪伴孩子游戏,让孩子在稳定、有序的环境(包括人文、物质环境)中生活。尽量不要在产假结束后把孩子塞给(外)祖父母或小保姆;家庭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孩子3岁以前妈妈最好能做全职妈妈(或只做半天工作)。即使条件不允许妈妈放弃工作,在孩子3岁之前,作为妈妈,要尽量多地考虑孩子的需要,放下自己对成功、社交、娱乐、财富的需求,多陪陪孩子。一旦孩子的心灵得到了满足,就会自然“放开”父母,渐渐学会自己单独做事。
二、不批评、不责备、不抱怨、更不能惩罚孩子;不威胁、不要挟孩子,不从身体和情感上抛弃或威胁抛弃孩子,不说诸如“你不听妈妈的话我就不喜欢你了”、“你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你再这样让警察叔叔把你抓走”此类的话;不因为孩子哭泣或发脾气,父母扭头走掉等。而是接纳、鼓励、支持、尊重孩子,允许孩子哭泣、允许孩子经验各种情绪感受、允许孩子从错误中成长。
三、父母要鼓励孩子独立、自主,接纳孩子的个性;允许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即使他做的又慢又差;在他做事的时候耐心地等候,积极地关注,及时给与鼓励和赞扬。
四、给孩子建立适合他年龄阶段的规则,让孩子明确地知道各种界限,这样孩子就不会在与人交往和做事的时候无所适从,不知所措,或者不断地试探底线和疆界,使自己和父母心烦意乱。
五、父母自身要不断地学习、成长,修养身心,有效管理自己的情绪,不仅不把不良情绪带给孩子,还能够在孩子有情绪的时候提供平静而充满爱和关怀的陪伴、支持!建设、经营亲密、和睦的家庭氛围和夫妻关系,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以身作则,提供孩子学习、模仿的范例。
一个人成长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心理的成长过程,而不是一个智力成长的过程。对孩子和成年人来说智力成长都是依附在心理成长之上的。安全感是我们身体、情绪、认知发展的基础,是我们一生幸福、健康的基石。没有安全感,其他的一切都好比空中楼阁,即使拥有优越的物质条件,在生命的重大课题出现的时候,可能根本就不堪一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