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蝴蝶系列:"如意蝴蝶"(围腰角花) 图片来源胡万卿:《黄靠天剪纸技法》,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82年版,第31页。
图2 蝴蝶系列:"石榴蝴蝶"(围腰角花) 图片来源胡万卿:《黄靠天剪纸技法》,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82年版,第31页。
再如图3所示,其尾翼是两颗带花的寿桃,寓意长寿富贵。又如图4所示,以菊花枝叶结尾,充实画面的同时起到了稳定视觉的作用,预示蝴蝶为大自然的精灵,它总是与花木同在共荣。
图3 蝴蝶系列:"蝴蝶寿桃"(围腰角花) 图片来源胡万卿:《黄靠天剪纸技法》,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82年版,第27页。
图4 蝴蝶系列:"蝴蝶金瓜"(帽子花) 图片来源胡万卿:《黄靠天剪纸技法》,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82年版,第26页。
图5中"五蝴捧寿"的蝴蝶受到了北方蝙蝠剪纸造型的影响,其典型特征是前翅顶部三角凸起,收尾类似弯曲的感叹号。缘何不用蝙蝠而用蝴蝶,笔者以为有两种可能:一是蝴蝶系苗民的祖宗崇拜图腾氏徽,他们热爱蝴蝶胜过蝙蝠;二是与湖南方言"蝴"与"蝠"、"福"拼音中H、F不分,将"蝴"与"蝠"、"福"谐音而误成的。
图5 蝴蝶系列:"五蝴捧寿"(被面心花) 图片来源胡万卿:《黄靠天剪纸技法》,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82年版,第59页
3.2 生肖
笔者个人收集了黄靠天先生生肖系列的鼠、虎、猴、鸡四幅凿花作品。其中,笔者最钟爱的就是"子鼠祁福",图6中刻了一只福态的肥鼠,给人憨厚健硕的感觉,鼠头以半月形四方连续成鳞甲状,鼠身则饰以羽翎,并根据椭圆形的鼠身发生透视变化,其上下连有竹林和果树。
图6 生肖系列:"子鼠祁福" 图片来源:吴卫个人收藏品
图7 生肖系列:"寅虎踏春" 图片来源:吴卫个人收藏品
而"寅虎踏春"图(见图7),则是刻凿了一头俏皮的猛虎,踩着云,踏着春,倚足不前,正惊讶地望着前方,其尾部和耳根连缀着一朵形似蝴蝶的彩云。"申猴馋饱"图(见图8)刻的是两只牝牡美猴狲,以传统"喜相逢"的"S"型格式布图,一个吃饱了打盹,一只仍在饱馋果子,作者有意采取了一阳一阴的刻法,构图轻松自然,妙趣横生。最后的"酉鸡高唱"图(见图9),是一只公鸡在向日葵的陪衬下,踩着爬满牵牛花的竹篙,引颈高歌,唱出了苗家人幸福美满的新生活。
图8 生肖系列:"申猴馋饱" 图片来源:吴卫个人收藏品
图9 生肖系列:"酉鸡高唱" 图片来源:吴卫个人收藏品
纵观这四幅生肖作品,可以感受到艺人对生活的热爱,外型都较具象,内容布置得十分讲究,巧妙应用了点、线、面等基本元素来构成生肖形体,栩栩如生,令人爱不释手。
3.3 鱼戏莲
笔者收藏的黄靠天晚年的"鱼戏莲"作品系列之一"三鱼戏莲"凿花值得一提。图10画面中心的三条鱼巧妙地采用了"冏"形构图,三条鱼身团团组成"Y"型,两只小鱼围绕着一只大鱼给人以温馨的亲情感,突出了"和睦"、"团圆"的寓意。笔者曾见过黄靠天早期的"鱼戏莲"系列作品,多承袭了苗家传统的造型语言,唯有这幅凿花作品,有着强烈的创新意识和生活气息,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图10 鱼戏莲系列:"三鱼戏莲" 图片来源:吴卫个人收藏品
3.4 傩面
黄靠天晚年创作刻制的一套苗族民间祭祀神灵的傩面头像,更见其严谨的造型特色和娴熟的剪纸技巧,再现了傩巫文化的楚风遗韵。笔者收藏了黄靠天先生三幅傩面作品,其外形共同特征便是狞厉怪诞,甚令魑魅不及。如"牛头马面"图(见图11),整个头像分成三段,上下为阳刻,中部为阴刻;上半部似牛,有牛角似的额眉,珠眼;下半部像马,嘴宽颚方。而"独角山神"傩面(见图12)全图采用阴刻手法,暴目圆睁,有两排浓眉,额上有独角,牛鼻呲牙。
"开山猛将"图(见图13)则额部绘有蝴蝶,剑眉吊眼,驴鼻獠牙,连鬓大胡,气宇轩昂。回观这几幅傩面作品,像面生动,线条流畅,刀工干练,只可惜不知作者最原始的创作依据,只能按图索骥,偏重图像和形式来解读了,有待于今后作为专题继续研究。
图11 傩面系列:"牛头马面" 图片来源:吴卫个人收藏品
图12 傩面系列:"独角山神" 图片来源:吴卫个人收藏品
图13傩面系列:"开山猛将" 图片来源:吴卫个人收藏品
4、黄靠天的凿花艺术特点
通过解读黄靠天生前作品,我们可以从工艺形式、创作手法和画面内容上总结出其以下三个艺术特点。
4.1 凿工精巧 线形考究
黄靠天在长期的实践中,把线形特色归纳为五个字,即:圆、尖、方、缺、线。要求达到圆如秋月,尖如麦芒,方如石块,缺如锯齿,线如胡须。[5](PP.5-6)他的刻剪技艺高超,工整细腻,刀法稳健精到,刻出的线条畅快、丝丝入扣,表现准确而生动,尽显工匠运剪走刀的功力。造型上形象生动、构图工整、布局合理,具有南方剪纸特有的纤细灵秀、玲珑清丽的风格。代表作如"蝴蝶"和"傩面"系列作品等。
4.2 繁中求简 简中见繁
黄靠天认为,粗糙简单的纹样不耐看,华而不实的东西不纯真。以致在他后来的作品中,主张繁中求简,简中见繁;细腻而不见其假,粗犷而不失其真,并力求构图严谨饱满。[5](P.5)其凿花作品在表现手段上是以阴刻为主,运用简单的单元形进行合理的骨骼布局设置。在表现风格上偏重于写实,但又不呆板入俗,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装饰性。他认为:真实感与装饰性是不矛盾的。黄靠天还十分善于运用点、线来传递富有个性特征的面,采用重复、疏密、对比等形式法则,巧妙地使用"通感"手法来营造画面。代表作如"生肖"系列作品等。
4.3 源于传统 敢于创新
我们在收集黄靠天先生作品时,发现黄大师虽然制作了大量的为刺绣做底样的传统凿花作品,但是他在继承传统纹样的基础上,还敢于不断创新,善于从生活中发掘素材,使其作品反映出时代特色。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黄靠天就曾和画家黄永厚(黄永玉之弟)合作过剪纸连环画《白毛女》。他还曾创作了系列反映湘西60-90年代新生活、新面貌的作品,如"龙旗呈祥"、"鲤鱼跳龙门"、"庆丰收"等。
5、结语
任何艺术形式的诞生都不是偶然的,都会有一个结合人类生产和生活不断演进的流变过程。踏虎凿花也不例外,她必须依附于湘西特定的生活环境和文化背景。凿花源于苗族服饰的纹样蓝本,先有绣花后有凿花,凿花丰富了绣花技艺的发展。在剪纸发展上,先是剪纸后才出现能够实现小批量生产的刻纸,凿花的形成与追求批量生产的经济效益有关,也符合当时的小农经济和生产力状况。剪纸对象和工具是踏虎凿花有别于其他中国民间传统剪纸的特色所在,我们在突显其个性和差异性的同时,更应该把目光放在凿花艺人及其作品上,因为凿花不仅体现了苗族艺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而且更是记载了苗族女红文化的活的图像历史。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jianzhiyishu/)地域特色和深厚功力是黄靠天作品的生命所在,而他的仙逝是对踏虎凿花事业一个巨大的损失,要想对踏虎凿花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做进一步的深度挖掘整理,当务之急就是要将黄靠天遗存下来的几百幅作品进行分类整理存档,并运用图像学的方法剖析其原始的创作意图,借用现代构成理论从符号层面解读踏虎凿花中的形式能指及文化所指,让这一民间艺术瑰宝绽放出应有的异彩,从而为继承和发扬湘西踏虎凿花这一剪纸艺术形式找到新的途径,同时也是为了保护好凿花这一文化遗产提供具有学术价值的理论支持。
附
此文曾得到黄靠天长子黄国喜和踏虎凿花第三代传人邓兴隆(黄靠天的外甥)之子邓启刚提供的相关资讯帮助,在此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