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山、湖水、渔船、小岛,经过四次合成得到的画面。为了把场景表现的更全,把素材缩小了一些。
将中国传统的水墨画与平面设计相结合是很多设计师常用的一种方法。水墨画强调写意、墨色、虚实、意趣,具有无穷的韵味。将照片与水墨写意画结合在一起,同样会具有独特的效果。
原片的要求
原片的光比不能太大,这样在后期调整中才可以根据需要适当的提高暗部的亮度(主要指皮肤暗部)。这类照片在后期设计时需要进行意境的渲染,所以需要原片留白大一些,构图尽量是全身或者大半身。
素材的选用
下载一些水墨画的素材必不可少。素材图应尽量选择白色宣纸的水墨画,然后照片根据需要使用。
后期的调整
主要就是对人物和整体色调的控制。合成时应注意将素材背景的图层属性更改为变暗模式,这样可以使人物与背景完美地结合。在色彩方面,应将一些青色融入在画面中,这样图片会更有水墨的韵味。
工具的选择
后期调整工具主要有曲线、色彩平衡以及图层模式等几种。曲线用来控制图像的对比度,色彩平衡用来调整图像的色彩,图层模式用来进行背景图和原图的叠加处理。
制作要点
1.画面的构成和空间感。原图与背景素材之间要有一定的空间感,这种空间感可以通过近大远小,近实远虚来取得。
2.素材背景与人物的比例。素材是为了丰富画面,填补空白,素材的大小会直接影响到画面的主体,过大的素材会使人物不够突出。
3.素材背景与人物的色调。色调的控制是能否体现出水墨感觉的关键因素,在调整时,应先对背景素材进行调色,然后再对画面整体色调进行调整,以获得统一的色调。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图片实例
图片中融入了墨竹,因为画面比较满,所以只用竹叶去填补空白。画面中的月亮处于人物头部的位置,使画面的焦点集中于人物。
同样融入了墨竹素材,但是竹子在画面中的景深似乎更大,传递出的空间感比较深远。
用竹笋和竹枝来组成画面,而且素材图片本身由于运用了浓墨、淡墨,使得空间感得到了很好的表现。
添加了塔、枯枝、归巢的雁群,渲染了夕阳西下的气氛。
实例操作
图6原图:图片是一张棚内拍摄的高调照片,如果添加一些环境,效果会更好。
图7素材:这是一张山水画,但需要对图像的色彩进行适当的调整。
图8:最终效果图。先对人物及背景素材的色彩和饱和度进行调整,然后进行细致的合成。
步骤:
1.选取人物的暗部区域,选取的方法有很多,如套索工具、修补工具以及常用的魔术棒工具,但在这里我们使用的是色彩范围命令,该命令可以方便地选择整个图像内指定的颜色,并且可通过对颜色容差数值的设置,增大或减少选取的范围。如图9所示。
图9 使用色彩范围工具建立选区
2.对选区进行羽化处理,因为选择的部位较小,所以羽化的数值不宜过大,这里的数值控制在10至20像素即可(数值过小过渡就不够均匀,数值过大效果不明显,而且会影响选区外的很多部分)。
3.执行曲线命令调整选区内的图像。调整是应避免数值过大,以免造成色彩断档。
4.取消选区后,再次执行曲线命令增加画面的对比度,从而消除画面中的灰雾,但调整要适量,以免损失过多的像素。经过曲线命令的调整后,图片的对比度得到了增强。如图10所示。
图10 再次执行曲线命令增加画面的对比度
5.由于画面左侧比较紧,没有添加素材的位置,故需要对画布大小进行调整。复制背景层后,并执行图像菜单中的画布大小命令,选择从右至左改变画布大小,调整后图像成为正方形的比例。
6.对背景素材的调整。打开背景素材后,先将图像调整为黑白色调,可选择使用比较方便的色相/饱和度命令调整图像。如图12所示。
图12对素材图片的饱和度进行调整
7.将调整好的素材图拖入人物图层中,并将其混合模式改为变暗,从而使素材图叠透在人物图层之上。之后,在为素材图层添加蒙版,并擦除叠加在人物身上的部分素材。如图13所示。
图13 将素材图拖入画面后,将其混合模式改为变暗
8.执行图层面板中的色彩平衡命令调整图像的色彩,从而使图像的颜色偏青、偏蓝。最后,用曲线增强图像的对比度。如图14所示。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图14执行曲线命令,对图像的对比度进行调整
经过上的调整后,一张带有水墨感觉的照片就完成了,最终效果如图8效果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