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达到目标必经的路 之二
清醒时做事,糊涂时读书,大怒时睡觉,无聊时关注图老师为大家准备的精彩内容。下面为大家推荐第四篇:达到目标必经的路 之二,无聊中的都看过来。
我们来为内聚性举一些例子,重点强调如何把其他的内聚性转换成功能内聚性。当然,把各种各样的子程序加以分类仅仅只是出于研究的用处,在实践中花大力气去区分每个子程序是那一种内聚类型是毫无意义的,下面的例子只是建议你在设计子程序的时候就要充分考虑如何把子程序写得更好一些,也就是如何做到功能内聚。
内聚性举例
以下是几个内聚性的例子,其中既有好的,也有坏的:
功能内聚性例子。比如计算雇员年龄并给出生日的子程序就是功能内聚性的,因为它只完成一项工作,而且完成得很好。
顺序内聚性的例子。假设有一个按给出的生日计算雇员年龄、退休时间的子程序,假如它是利用所计算的年龄来确定雇员将要退休的时间,那么它就具有顺序内聚性。而假如它是分别计算年龄和退休时间的,但使用相同生日数据,那它就只具有通讯内聚性。
确定程序存在哪种不良内聚性,还不如确定如何把它设计得更好重要。怎样使这个子程序成为功能内聚性呢?可以分别建立两个子程序,一个根据生日计算年龄,另外一个根据生日确定退休时间,确定退休时间子程序将调用计算年龄的程序,这样,它们就都是功能内聚性的,而且,其它子程序也可以调用其中任一个子程序,或这两个部调用。
通讯内聚性的例子。比如有一个打印总结报告,并在完成后重新初始化传进来的总结数据的子程序,这个子程序具有通信内聚性,因为这两个操作仅仅是由于它们使用了相同的数据才联系在一起。
同前例一样,我们考虑的重点还是如何把它变成是功能内聚性,总结数据应该在产生它的地方四周被重新初始化,而不应该在打印子程序中重新初始化。把这个子程序分为两个独立的子程序.第一个打印报告,第二个则在产生或者改动数据的代码四周重新初始化数据。然后,利用一个较高层次的子程序来代替原来具有通讯相关的子程序,这个子程序将调用前面两个分出来的子程序。
逻辑内聚性的例子。一个子程序将打印季度开支报告、月份开支报告和日开支报告.具体打印哪一个,将由传入的控制标志决定,这个子程序具有逻辑内聚性,因为它的内部逻辑是由输进去的外部控制标志决定的。显然,这个子程序不是按只完成一项工作并把它作好的原则。怎样使这个子程序变为功能内聚性呢?建立三个子程序:一个打印季度报告,一个打印月报告、一个打印日报告,改进原来的子程序,让它根据传送去控制标志来调用这三个子程序之一。调用子程序将只有调用代码而没有自己的计算代码,因而具有功能内聚性。而三个被调用的手程序也显然是功能内聚性的。非常巧合,这个只负责调用其它子程序的子程序也是一个事务处理中心。最好用如DispatchReporPrinting()之类带有“调度”或“控制”等字眼的词来给事务处理中心命名,以表示它只负责命令温调度,而本身并不做任何工作。
逻辑内聚性的另一个例子。考虑一个负责打印开支报表、输入新雇员名字并备份数据库的子程序,其具体执行内容将由传入的控制标志控制。这个子程序只具有逻辑内聚性,虽然这个关联看起来是不合逻辑的。
要想使它成为功能内聚性,只要按功能把它分成几部分就可以了。不过,这些操作有些过于凌乱。因此,最好重新建立一个调用各子程序的代码。当拥有几个需要调用的子程序时,重新组织调用代码是比较轻易的。
过程内聚性的例子。假设有一个子程序,它产生读取雇员的名字,然后是地址,最后是它的电话号码。这种顺序之所以重要,仅仅是因为它符合用户的要求,用户希望按这种顺序进行屏幕输入。另外一个子程序将读取关于雇员的其它信息。这个子程序是过程内聚性,因为是由一个特定顺序而不是其它任何原因,把这些操作组合在一起的。
与以前一样,如何把它变为功能内聚性的答案仍然是把它分为几个部分,并把这几部分分别放入程序中。要保证调用子程序的功能是单一、完善的。调用子程序应该是诸如GetEmployeeData()这样的子程序,而不该是像GetFirstPartofEmployeeData()这类的子程序。可能还要改动其余读取数据的子程序。为得到功能内聚性,改动几个子程序是很正常的。
同时具有功能和临时内聚性的程序。考虑一个具有完成一项事物处理所有过程的子程序,从用户那里读取确认信息,向数据存入一个记录,清除数据域,并给计数器加1。这个程序是功能内聚性的,因为它只从事一项工作,进行事物处理,但是,更确切地说,这个子程序同时也是临时内聚性的,不过当一个子程序具有两种以上内聚性时,一般只考虑最强的内聚性。
这个例子提出了如何用一个名字恰如其分地抽象描述出程序内容的问题。比如可以称这个子程序为ConfirmEntryAndAdjustData(),表示这个干程序仅具有偶然内聚性。而假如称它为CompleteTransaction(),那么就可能清楚地表示出这个子程序仅具有一个功能,而已具有功能内聚性。
过程性、临时或者可能的逻辑内聚性。比如一个进行某种复杂计算前5个操作,并把中间结果返回到调用子程序。由于5 项操作可能要用好几个小时,因此当系统瘫痪时,这个子程序将把中间结果存入一个文件中,然后,这个子程序检查磁盘,以确定其是否有足够空间来存储最后计算结果,并把磁盘状态和中间结果返回到调用程序。
这个子程序很可能是过程内聚性的,但你也可能认为它具有临时内聚性,甚至具有逻辑内聚性。不过,不要忘了问题的要害不是争论它具有哪种不好的内聚性,而是如何改善其内聚性。原来的子程序是由一系列令人莫名其妙的操作组成的,与功能内聚性相距甚远,首先,调用子程序不应该调用一个,而应该调用几个独立的子程序:l)进行前5步计算的子程序;2)把中间结果存入一个文件;3)确定可用的磁盘存储空间。假如调用子程序被称作ComputeExtravagantNumber(),那么它不应该把中间结果写入一个文件,也决不该为后来的操作检查磁盘剩余空间,它所作的就仅限于计算一些数而已。对这个子程序的精心重新设计,将至少影响到一至两个层次上的子程序,对于这顶任务的较好设计。
图中画阴影的部分是由原来的子程序从事的工作,在新组织结构中它们位于不同的层次上,这就是为什么为了把这些工作放人恰当的子程序中,要进行这么多重新组织工作的原因。用几个功能内聚性的子程序来代替一个具有不良内聚性的子程序是很平常的。
在实践中,我们会碰到各种各样内举类型的子程序,除了功能内聚型以外,任何类型的子程序都可以通过增加层次的方式来把它分为几个功能内聚型的子程序,例如上面逻辑内聚型的例子,在把功能分给几个功能子程序后,在功能之上增加了一个控制的程序。这是典型的非面向对象语言(如C语言)的做法,而在面向对象语言中(如C++、Java),可以通过重载、接口等技术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