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难题:
ABCD点在同一个平面,后面就是一堵完整的无缝墙,此墙距离D点的距离只有30厘米。拍摄点就在D点上方1.5米处,如果要手持相机,目视取景器是无法进行拍摄的。下图中的F点就是墙角边缘。
拍的张数太多,各图片之间有严重的色差、桶形形变和密度不一致,PS能不能自动拼接起来?
图片要求:
全图的层次要丰富,通俗地说就是要做成HDR图片;全图的颜色要真实,色温反映要准确;全图的景深必需都清晰,也就是从D点到E点都要很清晰;图片原件要超级大,也就是单图像素在4928×3264,分辨率300像素/英寸以上,而不是由中小图片扩展后,得到的假性超级大图。
看得出老板也是一个玩摄影的人,他有企划部,但他的人做不出他想要的效果,我当时就这么想。于是,我开价: 20张1万元起价,之后,每多要一张,单价都是500元。并承诺不满意不收钱!
事后老板收了34张图。
我一直认为,每多做一件事,就会多一份收获:金钱、学识和劳动。那么,这次我又有什么收获?
问1:一开始你就肯定能做出这些图?
说实话,没底!但钱放在桌子上,一看到这1.75万元的钱 ,我就心动、眼睛发亮。想钱都要想疯了,哪有不会的。
真是这样吗?
问2:你用的器材有哪些?
联想笔记本电脑。
尼康D7000相机、鱼眼定焦16mm、光圈2.8镜头和广角18mm镜头。
曼富图三角架、一小块平面镜。
问3:一张最终成品图,最多用了几张原图来合成?
用了108张合成原图和36张中间图。
问4:做图时你的电脑不卡?
相当的卡! PS中的一个合成命令,最长的一次运算了2个小时。有时运算了1个半小时之后,PS才显示:无法对齐多个图层,或者是多个图层能对齐,但是,又不能无缝相拼接。我只好用金山卫士中的垃圾清理和一键清理,先把电脑内存清空,电脑不做其它任何事,第一个动作就执行这个合成命令。当然,PS软件的首选项性能也是设置到极限:让PS使用的内存空间为最大(我的电脑是3255MB)、暂存盘最大者优先(我的电脑是D盘,由大到小的顺序是D、F、E、C盘)。
所以,合成这种图,我一天也就只能做1到2张。
问5:不会这么慢吧?
真的就是这么慢!我是边学习、边总结。因为拍摄手法有多种,合成命令有多条,合成方法也有多样,三者结合起来,就像数学上的排列组合,会有N种途径、方法和效果,我边做边寻找解决此类问题的最好方案,最少用了20种不同的方法。下面我提到的做法,其实就是我筛选出来的较好方法。
问6:为何要用16毫米的鱼眼镜头拍摄?
为了减轻后期制作的困难,合成原图要越少越好,所以才用16毫米的鱼眼镜头拍摄。但是,尼康D7000不是全画幅(36mm×24mm)相机,拍摄时虽然用的是鱼眼镜头,但镜头的有效焦距和视角还是远不及我的要求。
拼接图片之间有严重的桶形形变,相邻图片之间的重叠量应该是多少,PS才能自动拼接成功?
我的体会是,有严重桶形形变时,重叠量要在20%以上。
问7:拍摄时非要用三角架?还有一小块平面镜是什么意思?
拼接图片之间有严重的桶形形变时,就一定要用三角架,否则,PS就无法自动拼接成功,如果真要手工拼接,哪是不现实的,甚至是不可能的!
也许你有经验,用标头(如50mm)拍风光片合成全景图,彼此之间只要有少许重叠量,PS都可以自动拼接成功。但是,这里是用鱼眼镜头拍摄,图片的桶形形变非常严重,一定要用三角架进行拍摄,否则,后期无法自动拼接成功。
一小块平面镜是用来取景构图时用的,因为相机紧墙壁,人眼是无法看到相机里的取景器或CCD寻像器的。所以,只能将平面镜放在相机CCD寻像器的后方,观察平面镜里的影像来取景和构图。
问8:用笔记本电脑调图片颜色和密度,能准确吗?
是不太方便,也不太准确。但是,只要找到了自己电脑的一定特性和规律,图片也是可以做得较好的。第一次完稿时,我一共做了25张,我把这25张图片拷贝到专业的苹果机上,用正版Photoshop CS5软件同时观察对比(目测和信息面板数据对比),结果只有一张图片的颜色和密度较好。于是,调整了我电脑显屏的亮度和颜色,观看图片时,视线与显屏垂直。这样,今后做图时就会比较准确了。
问9:如何分割拍摄实景?
相机置于三角架上,三角架云台调水平。如果云台上没有水平仪,那么只要云台大致目测水平,在拍每一张拼图时,用相机上的虚拟水平仪,调水平了再拍也是可以的,我在实拍时就是这样做的。
分割拍摄实景可以是水平分割拍摄和竖直分割拍摄。两种方法我都用过,在这种情况下,用水平分割拍摄法较好,也就是先拍1、2、3,再拍3-1、2-1、1-1区域。注意彼此之间的重叠量一定要拍够。
问10:房间里灯光太暗,亮度反差又太大,你用了闪光灯吗?
没用闪光灯。因为灯光会破坏室内灯光的分布情况。
问11:拍摄时,如何得到全图的丰富层次?
全图的层次一定要丰富。通俗地说,就是亮处不是太亮,在很亮的地方也能看出亮处的细节;暗处不是太暗,在很暗的地方同样也能看出暗处的细节。所以,理论上讲应该以正常亮度的地方为准曝光第一张;以极亮处的亮度为准曝光第二张;以极暗处的亮度为准曝光第三张。我在实拍时,用包围式曝光功能,只要按一下快门,相机就会自动连拍三张即-2档、正常、+2档各曝光一张。文件储存格式为:RAW+JPEG格式,即同时得到三张JPEG图片和三张RAW图片。这里的三张JPEG图片只是用来观察实拍效果,而真正用于后期制作的是三张RAW图片,但尼康D7000的RAW文件名是NEF。
问12:后期制作时,如何得到全图的丰富层次和颜色?
HDR图片的制作方法有很多。PS上说,用文件→自动→合成到HDR Pro可得所需的HDR图片。但是,我试调多次,均得不到PS所说的和我想要的实际效果!用外挂滤镜制作HDR图片,我觉得效果还是不太理想。
我更喜欢由三张RAW格式图片,调出三张甚至更多(有时是8张或更多)JPEG格式图片,其中,有的能很好反映较亮处的细节和颜色(如电视屏色温有6300K)、有的能很好反映极亮处的细节和颜色(如室外色温有5600K)、有的能很好反映较暗处的细节和颜色(如室内红木色温有2200K)、有的能很好反映极暗处的细节和颜色(如室内暗角色温有2600K)、有的能很好反映正常亮处的细节和颜色(如室内平均色温有3200K)。将所有图片导入同一文档,再将所有图层对齐,在不同的图层,添加适当羽化过渡自然的且有丰富层次的合适蒙版,提取所需的细节和颜色,从而合成得到最好的HDR图片。
问13:用什么拼合方法较好?
经过多种方法实验,我认为解决此类问题的较好方法是:文件→自动→Photomerge→圆柱→勾选:混合图像、晕影去除和几何扭曲校正→浏览→找到并选定所要拼合的图片→确定。
就可以得到直接拼合的效果本图。
问14:如何校正直接拼合的效果本图?
一般情况下,直接拼合的效果本图与实景还有较大差距。经过实践,我认为校正可分两步:编辑→变换→变形→打上标尺线、按需调整图形;编辑→操控变形→打上铆钉、按需调整图形。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要用操控变形工具将曲线推成直线,那么,打铆钉的位置要尽可能地远离该曲线,否则,推成的直线就不会很直、很平滑。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pmsj/)做完这两步,有时还不能达到理想效果,还需要用中间拼合图进一步修补、修饰该图,直到满意为止。
问15:有没有拼接不成功的时候?
有!一种情况是电脑配置太低,拼接图片又太多时,电脑无法执行文件→自动→Photomerge命令,PS显示无法对齐图层。当然,不用三角架,彼此拼接相邻区域的重叠量不够,也是无法自动拼接的,特别是存在严重桶形形变时更是如此。
另一种情况是只能执行Photomerge的部分命令。如虽然选择了文件→自动→Photomerge→圆柱→也勾选了:混合图像、晕影去除和几何扭曲校正→浏览→找到并选定所要拼合的图片→确定。 但执行结果却是
此图上下、左右的视角依然是180度,镜头为16mm鱼眼,用竖直分割法拍摄。
可见,在这里的12个图层中,虽然能对齐并混合图像、也能几何扭曲校正,但是却不能晕影去除。究其原因,是因为拼合图像的重叠区域的颜色和密度相去甚远,导致重叠区域无法进行晕影拼合。
做到这一步解决方法有两个:一个办法就是在此基础上,分别对每个图层的颜色、密度加以调整,使彼此相邻的重叠区域一致或者比较接近,然后再手动添加蒙版拼合所有图层。下图就是用此法做的12张拼合图。
另一种方法就是把要拼合的各个小图,导入到同一个文档里,按拼合样式,手动按序排列好。这样就便于观察彼此相邻重叠区域的颜色和密度,方便准确调整。
在分别对彼此相邻重叠区域的颜色、密度加以调整到一致或者比较接近时,再按原来各个小图的文件大小,分别一个个储存起来。以这些新调整好的各个小图为基础,让PS自动拼接,即文件→自动→Photomerge→圆柱→勾选:混合图像、晕影去除和几何扭曲校正→浏览→找到并选定要拼合的新调整好的各个小图→确定,就可以完成自动拼接。
问16:如何做到全图的景深都很清晰?
相机固定在三角架上,光圈尽可能的小一些,以求得更大的景深,固定光圈、速度,对同一个场景拍三次。以下全部手动对焦:第一次对焦于最前面景物(在这里是前景的小花盆)连拍三张-2档、正常、+2档,再合成为一张前景清晰的HDR图片;第二次对焦于中间景物(在这里是中间的喷泉)连拍三张-2档、正常、+2档,再合成为一张中景清晰的HDR图片;第三次对焦于远处景物(在这里是远处的电梯)连拍三张-2档、正常、+2档,再合成为一张远景清晰的HDR图片。最后再将前景、中景、远景都很清晰的三张HDR图片导入同一文档并对齐所有图像,选择编辑→自动混合图层→堆叠图像→勾选无缝色调和颜色→确定,就得到了一张前、中、远都很清晰的图片。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pmsj/)可以看到,一张高质量的全景深都很清晰的HDR图片,至少需要9张合成原图和3张中间图,共12张图片。所以,此大堂超级全景图片一共用了12×9=108张合成原图和12×3=36张中间图,共144张图片。此图文件大小为240.7MB,分辨率240像素/英寸。
问17:合成图的视角、视点与拍摄点的视角、视点相一致吗?
可以不一致!因为后期合成后,应用了变形和校正工具,视角、视点自然被改变了。下图的拍摄点其实是在AB延长线上的C点(28层楼房的楼顶角落),而合成图的视角、视点非航拍所不能及!
此图是用18mm广角镜头所拍,此外景超级全景图片一共用了7×3=21张合成原图和1×7=7张中间图,共28张图片。此图文件大小为148.4MB,分辨率240像素/英寸。
问18:合成图可以拉开实景的时空距离吗?
可以。下图中的AB点,在实景中实际上是同一个点,也是拍摄点,在合成图上却被拉开了180度。
此图是用16mm鱼眼镜头所拍,此室内超级全景图片一共用了9×3=29张合成原图和1×9=9张中间图,共38张图片。此图文件大小为156.5MB,分辨率240像素/英寸。
问19:同一件事怎么会有两个分辨率?
是的,上文有两个分辨率:300像素/英寸和240像素/英寸。我查了一下原因,尼康D7000相机在设置储存文件格式为RAW+JPEG模式后,相机上直接储存的JPEG文件,分辨率是300像素/英寸,而相机上直接储存的RAW文件(尼康D7000的文件名是NEF),分辨率却是240像素/英寸,两者是不一致的。如果在后期用了RAW文件去拼接合成图,那么,最终得到的拼合图的分辨率就是240像素/英寸。
结论:用较少的资源也可以创造较大的财富。PS的功能无穷无尽。好的前期拍摄决定好的后期制作,前期拍摄与后期制作是个辩证的统一体。真正的PS高手不在后期,也不在前期,而在PS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