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手机屏幕空间有限,更多的内容会被隐藏在屏幕后边,或者屏幕的左边、右边、下边,转场动效能帮助应用营造一种空间方位感。转场动效是目前应用最多的动效种类,毕竟iPhone、Andoird、Wp7都有提供一些官方的动效的API,一些简单的动效可以直接调用官方API来完成。Android官方动效8个,iPhone官方动效19个,WP7官方动效6个,具体几个平台的动效有哪些差异,后续有机会分享。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pmsj/)原则二:邀请
直接提供邀请,告知用户可以做的事,效果最直观,引导性最好。但是要注意操作邀请一定是需要突出的主要功能或任务,不能什么功能都邀请用户试用一下,要知道,大部分用户只用到你应用里的20%就算不错了。邀请不能过于强制,如非必要,中断用户正在执行的操作是很不礼貌的行为。
原则三:过渡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pmsj/)当应用正在加载数据的时候,一定要给予过渡,让用户知道应用正在努力工作,系统级的过渡分为两种进度条和菊花转,进度条是用在可预知完成进度和剩余时间的情况下;菊花转是用在无法预知剩余时间的情况下。iPhone上照片转发邮件、邮件从收件箱移动到垃圾邮件都有很好的过渡动效,让用户知道当前从一个应用跳转到另外一个应用,知道从一个文件夹跳转到另外一个文件夹,避免了迷路的麻烦。
不是所有情况下,都要清晰的告知用户当然任务的加载进度的,比如iPhone自带的短信应用,发送短信的时候有一个进度条,本意是好的,让用户知道短信发送的进度。但是由于进度条会给人造成一种明显的等待感,而且用户担心离开当前界面,短信就会发送失败(用户怎么知道同步和异步?),所以只能傻等在那里。其实完全可以让短信后台发送,只要保证发送失败有办法告知用户就可以。同理,那些图片分享应用也是如此,后台上传就可以了。
原则四:反馈
当任务成功或失败之后,需要有办法告知用户。比如Reeder客户端,就会在你点了Unread后,立刻弹层告诉你已标为Unread,在你点了Statted后,立刻弹层告诉你,已经Starred。反馈需要在合适的时间引起用户的注意,简洁明了的传达操作的结果,
如果是成功类的提醒,往往只是告知状态就可以了,用户无需执行操作,反馈就可以自己消失。而如果是失败类的反馈,则需要引起关注,可以相对强势一些,反馈出现的位置可以考虑相关性,比如帐号错误可以出现在帐号旁边,密码错误可以出现在密码旁边,采用相对警示的颜色和设计风格。
原则五:缩放
在一寸土一寸金的手机界面上耕耘,恨不得盖个复式小洋楼,一行当两行用。其实不是不可以,只需要一个设计思想盒子主义。每一个功能模块都是一个盒子,在你不需要用到的时候,它只是一个盒子,上面贴着标签,你知道里面装的是袜子,当你需要的时候,你就可以打开盒子,露出里面很多很多双袜子。
比如Bluga这个输入框,当你不需要输入的时候,它看起来就是一个输入的入口,但是当你点击的时候,输入的辅助信息都出来了,更大的文字撰写框、位置、图片、发送按钮,你可以打开盒子,编辑一条丰富的消息。
原则六:吸附
吸附是网格系统中一个很具有美学色彩的设计,当你拖拽着一个应用切换位置的时候,这个应用会被自动吸附到对齐网格的位置,保证界面整洁利索(不像Nokia的某些手机,Widget可以满屏幕拖拽,跟我凌乱的桌面一样);当你拖拽一个应用到另外一个应用上的时候,就可以变成一个文件夹,这里也是通过文件夹的样式和吸附的效果,让用户明白建立文件夹的交互的。
任何的动效,都需要经过场景和需求的思考, 在什么样的特殊情景下,解决了什么样的问题,不要为了动而动,WP7的动效,恐怕看久了都会腻吧。
除了界面本身的动效之外,还需要包含震动、声音、手势等等因素一起去考虑,好的动效,配合着合适的音效、合理的手势,才是最自然的交互方式。
从今天开始,努力提升你的应用的品质,让它动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