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寻找下一步你需要马上去做、而且不带压力的一个任务
这里真正的艺术就在于我是如何实施这一步(注意,是我如何实施,而不是科学上如何实施)。纵览一下所有你的任务,把它们拆分成小任务,然后再次拆分,直到任务小到你认为可以毫无压力的完成为止。这样的任务此时应该可以用too easy来形容。
以程序员为例:
建立一个路径,这样我可以访问myapplication.com/discussion
以设计师为例:
选出3种最适合这个logo的字体。
第三、完成第二步中选出的任务
第四、重新从第一步开始
为什么这种方法好用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pmsj/)首先第一个原因是,这种方法让你没有压力,让你有能很容易完成的心理准备。这个任务如此简单,你会想干脆做了它。如果你觉得自己有拖延症或意志消沉,那这就是你需要的.而不是一个写满了100个任务的to-do列表。
第二个原因才是真正的原因不需要担心下一步需要做的事情。还是以开发或设计师设计为例。每次你完成了一个用这个方法为你选出的任务,余下的任务的总体情况很有可能发生变化。完成X之前,你会认为Y应该是接下来最该做的事情。但当X完成之后,我用这个方法选出的任务却是Z.比如:
以程序员为例:
建立了路径后,下一步该做的应该是查询数据库操作 但在我完成后,用这个方法选出的却是去开发view层。
一个设计师为例:
我要挑选3种字体,接下来应该做的是从中选定一个,但是,因为这三个字体都是这么好看 我最后决定做的是在Adobe Illustrator里用3中颜色分别演示它们。
最后一个这种方法对我有效的原因是,它能激发启动动力。让你开始去做。一旦做起来、行动起来,你就不会停下来,当完成任务时,你会发现一步一步的这样做下去是如此的容易。
我已经开发了4个大型的应用,都是使用的这种对抗拖延症的方法。这意味着我不是按常规顺序先去计划好X和Y,而是直接进入了设计和编码。所以,这种方法并不只是用在业余项目中的小技巧。
曾经钻研过GTD(Get Things Done)的同学应该已经发现,这个方法同GTD是一脉相承的。OK,看完文章之后,想想看,今天还有什么活儿没干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