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行为,不如改变媒介
图2是在首尔闲逛时看到一条街的电线杆(因为只拍了这一张,所以给妹子打了码),杆子外包裹了一层有肌理的塑胶,目的是对付在电线杆上贴小广告,海报;因为附着面积极小,即使贴上,也容易撕掉,甚至在风大的情况下就被吹掉了。相比于请城管或清洁工的成本,这种设计制造的成本更加低廉,而且全天24小时待命。
我们无法完全限制人的行为,无论是否合乎道德或法律。换一种思路,通过改变行为的媒介,杜绝或是削弱行为结果,或许带来的是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一直认为设计是最民主的,因为我们从不强迫人去使用我们的产品,尽管商业上会通过广告和利益回报来吸引人,但选还是不选,全在用户自己。
改变媒介的例子很多:用户会输错或忘记密码,指纹识别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些问题。Facebook messenger起初是整合在Facebook app中的,但是与社交信息产生了混乱,于是单独抽出成为独立的app;对于很多瑞士军刀类型的App,与其让用户面对众多功能不知所措,不如分成几个专注的App来得有效。
少数服从多数,但不要抛弃少数
11年冬天,忙里偷闲和两个同学跑到日本玩了几天,临走前导师说:我们打算做一个关于公共设施的课题啊,你去的时候多留意一下吧。所以我就自费去研究了一下岛国的公共设施。
从城市的公共设施更容易分析设计者的社会视角。所以还是聊聊吸烟问题,日本是在街道上禁止吸烟的,但是走着走着烟瘾犯了怎么办?当然不能完全不顾及烟民的感受,所以在东京街头,经常看到吸烟隔离区(图3)。基本的结构都是通过金属或玻璃隔板划出一块十几平米的区域,里面放置几个烟灰桶。你要吸烟,那么请到吸烟区,过完瘾再出来。不仅在街头,地铁站等公共场所都有专门的吸烟隔离区。我在国内从没看到专门的吸烟隔离区,基本上都是哪儿有烟灰桶,哪儿就是吸烟区。
我这里赞岛国的处理方式,因为他们不是单一的禁限处理问题。吸烟的毕竟是少数人,为了多数人的利益,对烟民们进行一定的限制,同时设置吸烟区,是十分人性化的处理方式。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pmsj/)一个用户群体的行为习惯,有九成是相同的。另外还有一成的用户,各有各的奇葩。好的设计当然要先满足大多数用户的需求,还成下的一成怎么办?对少数用户置之不理是极不人道的。将这部分用户的行为习惯再进一步梳理,得出几种模式,再赋予产品调节模式的功能。
软件设计在解决这个问题上远比产品设计容易的多,通过提供用户自定义的选项,用户依照自己的习惯去设置。说道少数人,我们从开始学设计的那天,就反复强调要为弱势群体思考,但是我国几乎找不到规范的盲道。我们在一味的思考去把APP的界面做得有吸引力的时候,有谁想过色盲和色弱用户是什么感受呢?
总结
生活中有无数的矛盾,设计师在创造过程中面对的主要矛盾就是美学与功能,也是产品的精神属性和物质属性。两者并非完全对立的,却又在天平的两端,设计师们一直在寻找着最佳的平衡点。但是对于某些情况,让天平向某一端倾斜或许是最好的处理方式。设计师对客户和用户都负有责任,而且要对环境和社会有长远的思考,根据情况的不同,粗暴和委婉的方式都在选择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