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你对设计再不敏感,应该也能看得出来,被归为同类的至少在感觉上很接近。仔细看,他们的色调、质感、形状处理方法、阴影和图形的运用,相似之处非常多。
Logo 如此,其实任何设计门类也是差不多,不信你去搜下「Landing page」,看看他们的排版方式
色彩再多,也可以被归类为红橙黄绿蓝靛紫。设计也是一样,都是由色彩、形状组成,就可以分类。
所以恐怕一般设计师不会告诉你的真相是:
常用的漂亮的色彩组合就那么几种;
常用的美观的排版方式就那么几种;
常用的插图风格就那么几种;
通过归类,积累了这些常用的技巧,你就可以快速组装出能满足 80% 以上的场景的漂亮的设计。
这让我想到自己高中的时候,前两年不听课,到后来发现自己数学方面几乎一片空白,都要突破及格线了。高二下学期大复习,痛下决心,直接开始对所有做过的数学题进行归类,一个活页本把大类、子类、变种全部列进去,到最后我看到 95% 以上的题都能一眼识破类别、调用方法,到高考前,我已经是班里数学成绩最好的几个人了,而且当我的类库建立的比较完善以后,我平常做的题也远少于其他人,日子过的颇为轻松。
应试教育让人反感,但「归类」真的不失为一种学习的好思路。
所以当你遇到一个现实的设计问题,在看大量相关作品寻找灵感的同时。不妨尝试从多个纬度对他们进行归类,看明白你可以选择的设计方式主要有哪几种,各有什么利弊,从容的做出选择。
解构
恐怕有些人会说,你看着是一类的东西,我看怎么还是很不同啊?好吧,那说明你看设计作品的时候,还不会解构、反编译。
要逐渐练习「看山不是山」的能力,无论看一个 Logo 还是一个网页,不要只顾着欣赏,脑子里要试着分解它的形状是如何组成、用了哪几种排版方式、颜色的渐变、用了什么质感、加了怎样的投影、高光、描边等等。(其实就像看优秀作品的原文件,用了哪些图层,分别添加了怎样的样式)
当最终你看朝霞晚霞就是一道渐变,朵朵云彩就是几个笔刷,说明你炼成了。
此时,归类设计也变得轻松,对比两个作品,你可以很快看出他们用了哪个相同的零件。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pmsj/)所以「归类」与「解构」也是相辅相成、共同增长的能力。而反复运用它们 的时候,你的审美能力也会不断提升。
总结
虽然不同于 Coding,是用简单的工具(只需要写啊写)做复杂的事情(逻辑Orz),设计更多是用复杂的工具(顶尖设计师恐怕也搞不清 PS 的全部功能,AE 的按钮多到让你崩溃)做简单的事情(好的设计都很简单)。
但它们在深层其实是灵魂相通的,都有各自的法则,和各自的学习技巧。
跨界,可以帮助你建立对它们各自更深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