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shop精彩后期教程:详解肤色处理之质感篇

tianzhong889

tianzhong889

2016-01-29 18:40

Photoshop精彩后期教程:详解肤色处理之质感篇,本例为Photoshop肤色处理详细教程之一——质感,作者通过风趣幽默的方式详细讲解了几种常用的肤色处理技巧,是不可多得的后期人物处理教程,希望本文能给朋友们带来帮助~~

本文由 中国 grayhat(穆健) 原创,转载请保留此信息!

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到 论坛PS求助研讨 发贴交流!

相关教程链接: Photoshop数码后期教程专题

下一节:Photoshop精彩后期教程:详解肤色处理之颜色篇


  招式是一种教条,它很容易变成不可改变的真理。如果你不懂招式,你就会想:“我是一个完整的人,我如何完整而充分地表达自己呢?”

——李小龙

注:文中参数是处理大图所用,若要按这些参数练习,可在每个范例标题下面点击链接,下载大图。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ps/)

一、1分钟去粉刺

原稿大图链接:http://www.cmykbj.com/fleshtone/1-1a.tif

 

真的,只需要1分钟,这还是算上后期小动作的时间。如果只做主要的两步,我测了一下,只需要30秒钟:

这个女孩皮肤算是好的(稍后还会有一张烧伤的脸),所以1分钟就可以治好。幸运的是,大多数人像的瘢痕没有这么多,1分钟就可以弄干净。网上还推荐了很多方法——高反差保留、Alpha通道、通道混合器……该用的时候就用,不该用的时候就省掉。李小龙说:“截拳道的原则是简单。”现在只需要两步。

第一步:新图层

  把背景层复制成一个新图层,做“高斯模糊”,刚好把粉刺模糊掉。(新手备注:“滤镜模糊高斯模糊”。)

  把图层混合模式改为“变亮”。(新手备注:在图层面板中,选择刚才建的新层,在它右上角的下拉菜单里选择“变亮”。)

  【选读内容】

  “变亮”后,眼睛、嘴唇和皮肤的细节不再模糊了,而粉刺并没有回来,这是为什么?
  “变亮”有以下作用:
  1. 顶层比底层亮的地方,总的画面显示顶层的亮度。这体现为以下两方面。
  (1)粉刺。在顶层上,它们被模糊掉了,也就是说和周围的皮肤一样亮了,而底层的粉刺较暗,不能透过顶层显示出来。
  (2)黑色的细节,如头发、眉毛、眼睛和嘴角。在这些细节外侧,顶层比底层暗,显示底层的亮度,在这些细节内部,顶层比底层亮,显示顶层的亮度,于是总的来说这些细节的结构是底层的亮颜色围绕着顶层的暗颜色,仍然是轮廓分明的,只不过细节内部比原稿稍亮,这将由下一步的“混合颜色带”来解决。
  2. 顶层比底层暗的地方,显示底层的亮度,这就是皮肤上的高光,顶层皮肤过于光滑是因为没有高光,现在底层的高光透过顶层显示出来了,皮肤的质感就恢复了。

第二步:图层样式

  在图层面板中双击顶层,打开“图层样式”对话框,“混合颜色带”在下面。按下图所示调节滑块,把该黑的地方(眉毛、眼睛等)变黑。

  【选读内容】

  刚才模糊顶层时,头发、眉毛、眼睛、嘴角等处的阴影也跟着模糊了,变亮了,而“混合颜色带”把这些不适当的亮颜色从顶层中删除,让底层相应部位的暗颜色透过顶层显示出来。
  图1-4中“混合颜色带”的意思是:底层(即“下一图层”)红色通道亮度小于22、绿色通道亮度小于47的像素会瓦解顶层(即“本图层”,打开“图层样式”对话框前选择的图层)相应的像素,底层红色通道亮度大于122、绿色通道亮度大于110的像素不能透过顶层显示出来,而底层红色72~122、绿色 47~110的范围,则是两个图层的渐变过渡。
  这样说很抽象,但你自己动一动“混合颜色带”滑块就明白了。刚开始每个图层只有两个滑块(一白一黑),按住Alt键单击并拖动某个滑块的一侧就可以把它分为两半,把这两半再分开些,就产生了过渡带。
  我在调节滑块时并没有注意数值,事实上如果不是为了在这篇文章里解释滑块的作用,根本就没必要看这些数值,它们不像RGB或CMYK值那么重要。在调节滑块时只需要观察画面的变化,该变黑的都变黑就行了。
  不过在调节滑块前我看了一下底层的通道。选择红色通道是因为眉毛等黑色细节与皮肤在该通道中区别最大,选择绿色通道是因为嘴唇的红色与别的肤色在这里面区别最大。如果不想动这么多脑子,直接试验每个通道的滑块也行。

  处理到这一步,粉刺基本上消失了,残留的几个斑点,在拼合图层后用污点修复画笔抹几下就可以去掉。如果一开始就用污点修复画笔,会把人累死。
  我觉得花1分钟把图1-1a变成图1-1b已经可以交差了,既治疗了粉刺,又保住了皮肤的质感。但画册主编也许要求把她的皮肤变得更光滑,让读者更容易想象吻她脸蛋的感觉(至于牙,原谅她吧),那就再花1分钟,把背景复制成新图层,模糊,变暗,混合颜色带。与前1分钟唯一的区别是“变暗”,它减弱了零碎的高光。

类似情况

  图1-5是网上很多人处理过的,现在用我的“1分钟”方法试试,看效果如何。

二、捡个大便宜(LAB法)

  原稿大图链接:http://www.cmykbj.com/fleshtone/2-1a.tif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ps/)

 

这张图也可以用“1分钟”方法处理,但在动手之前看看通道是有好处的。我发现她的红色通道在皮肤的质感上非常完美,顿时感到捡了大便宜。我可以用这个红色通道来控制整体明暗。

  给原稿做一个副本,把原稿转换成Lab模式。(新手备注:“图像模式Lab颜色”。)

  选择明度通道,用“图像应用图像”命令把副本的红色通道混合到原稿的明度通道中。(新手备注:看下面的对话框,“源”是副本的红色通道)。

  现在粉刺没有了,但脸上红一块白一块的,这是因为a通道不干净。选择a通道,执行“图像调整曲线”命令,首先锁定曲线的中间点(它代表中性灰),再按着Ctrl键单击画面中不该变的颜色,在曲线上会产生相应的锚点,再按着Ctrl键单击画面中应该变的颜色(即a通道中的亮斑),曲线上也会出现锚点,往下移动该锚点(或单击“输入”栏的数据再按键盘上的方向键),直到亮斑消失。

  在通道面板中选择Lab通道,恢复彩色画面的显示。如果对色调不满意,还可以用曲线调节。当你把光标移到画面上并按住鼠标时,曲线上就会临时出现一个小圆圈,指示你应该调节哪个点,如果按住并拖动鼠标,曲线上的小圆圈就会移动,指示你要调节的范围。

  把色彩模式转为CMYK(分色方法为“GCR,中,80%,300%”),用污点修复画笔去掉残留的少量斑点,在洋红通道中用加深工具抹一抹嘴唇,在青色和洋红通道中用减淡工具抹一抹眼白,或许还需要用曲线对整体的洋红做一些微调。

技术细节

  “GCR,中,80%,300%”的意思是:在转换到CMYK之前,按“Ctrl Shift K”打开“颜色设置”对话框,在“工作空间”区域的“CMYK”下拉菜单中选择“自定CMYK”,打开“自定CMYK”对话框,设分色类型为 “GCR”,“黑版产生”为“中”,“黑色油墨限制”为80%,“油墨总量限制”为300%。这些参数和印刷条件、画面中的中性灰分布有关,一言难尽,参阅我的书《实用电脑印前技术》(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年10月)及我翻译的书《Photoshop修色圣典(第5版)》(人民邮电出版社,近期将出版)。

前面几张图还没做完,我很想马上把颜色调好,但还是忍住了。颜色的事以后专门讨论,目前的主要话题是质感。

三、画皮

  原稿大图链接:http://www.cmykbj.com/fleshtone/3-1a.tif

  现在送进医院的是一张烧伤的脸,我们用了各种办法都无法完全抹掉她的疤痕,经过会诊,最终决定给她换一张皮。

 

  我有一张人皮,是2006年揭下来的——?!哦,是用Photoshop从图中揭下来的,我发誓绝对没有拿真皮来扫描。这张皮的局部如下。

  大图下载链接: http://www.cmykbj.com/fleshtone/3-2.tif,用的时候可能要把它变小点。

  把新皮蒙在烧伤的脸上,还要“裹紧”,表现立体感,这就好像把粗糙的塑像磨平,再裹一层薄薄的皮拿到自然博物馆去展览。怎样让平平的皮变得有立体感呢?我想过Alpha通道,但试验证明它行不通,在原稿亮调或暗调的Alpha通道内处理新皮,会让新皮的肌理损失。把自己的拳头在日光下转一转就可以看到光影中的正确肌理,亮调和暗调在和中间调衔接的区域仍然有肌理,只有很暗的暗调才会合理地“闷”,接近高光的亮调才会合理地“崭”(印刷厂黑话,指亮调失去层次)。

  下面是我给这位女士换皮的方法。 



  1. 把新皮复制到原稿中成为一个新图层,把背景层复制成另一个新图层置于新皮图层之上。
  2. 用“色相/饱和度”命令把顶层变灰。
  3. 把顶层变模糊,具体方法如下。
  (1)用套索拉一个选区罩住烧伤的右半边脸,羽化30像素(处理小图时羽化值可小些),用“高斯模糊”模糊掉所有伤痕。
  (2)再选左边,用“表面模糊”刚好把毛孔模糊掉,但保留五官的立体感。(新手备注:Photoshop CS2及更高版本的“滤镜模糊表面模糊”,在模糊时可识别边缘——眼睛、鼻子和嘴唇的轮廓等,保护它们不变模糊。)



  4. 把顶层的混和模式设为“颜色加深”。(新手备注:在图层面板中,选择顶层,在它左上角的下拉菜单中选择“颜色加深”。)

  现在的效果是“顶层的明暗+第二层的皮肤肌理”。

  5. 合并上面两个图层,用“色相/饱和度”和“曲线”命令大致调一下颜色。

  6. 把底层复制成一个新图层,置于顶层之下。

  7. 在这个新图层上,用虚边的、大半径的、颜色为“R225 G147 B89”的画笔抹掉瘢痕和右边的阴影。

  【选读内容】

  这是为“混和颜色带”做准备。
  如果直接调节顶层的“混合颜色带”滑块,底层烧伤的瘢痕会重新出现,所以要把底层复制成一个新图层,搁在顶层和底层之间,用深肉色掩盖瘢痕。这块深肉色对下一步的“混合颜色带”有重要影响,太红或太暗,会影响暗调细节的恢复,太绿或太亮,会影响高光的恢复。下一步若效果不好,可通过“历史”面板回到这一步改变画笔颜色,重新涂抹。

  8. 在图层面板中双击顶层,打开“图层样式”对话框,调节“混合颜色带”滑块。

  【选读内容】

  我首先考虑“下一图层”绿色通道的滑块,因为在该通道中,眼睛、鼻子、嘴唇和周围皮肤的区别最大。
  与前两个练习不同的是,白滑块也动了,因为我想恢复原稿的高光。
  我发现仅仅调绿色通道的白滑块不够,就又调了红色通道和总通道的白滑块,让原稿的高光尽可能多地透过顶层露出来。

  9. 合并上面的两个图层。现在文件中只剩下了两个图层——换了皮的顶层和原稿所在的底层。
  10. 把顶层不透明度改成70%,适当露出底层的肌理,使皮肤更真实。

  11. 反复隐藏和显示顶层,看看底层还有什么该露的没有露出来。对,头发和嘴唇左边的一小块蓝色背景。懒得再用“混合颜色带”了,直接用橡皮工具在顶层上抹吧。此时不必担心橡皮破坏嘴唇,因为顶层的嘴唇下面是底层的嘴唇,两个嘴唇一样,只管放心地抹。
  12. 拼合图层,转为CMYK模式。
  13. 用“可选颜色”命令调节中性色和白色(白色的参数没有显示在下图中,但其中减掉了大量油墨,目的在于让亮调亮起来)。


技术细节:那张皮是怎么来的

  找一张高清晰的人像,按住Alt键用适当大小的橡皮图章在有代表性的皮肤肌理上单击,再建一个新图层,用同样的橡皮图章抹,从而把这块肌理复制到新图层上,再反复按住Alt键单击肌理、在空白处抹,把肌理扩展到整个画面。

有趣的对比

 

这是美国Golden Apple公司的实拍照片,反映了真实手术前后的效果。怎么样,我的图3-1b用来给他们做广告是不是更好?有什么破绽吗?唯一的问题是,我在本节开头提供的“手术前后对比”,除了疤痕,哪儿都一模一样,明显是同一张照片PS过的,江湖上的人会轻蔑地说:“周老虎。”

四、高反差保留

  原稿大图链接:
http://www.cmykbj.com/fleshtone/4-2a.tif

  处理后的大图:
http://www.cmykbj.com/fleshtone/4-2b.tif

  你在用上述方法处理自己的图片时也许发现它们并不总是见效,比如“1分钟法”有时会把画面变模糊,“捡便宜法”有时找不到便宜可捡(“便宜”就是有很好的皮肤质感的通道),“画皮法”适用范围广些,但步骤太多。 


  其实每一种方法都有局限性,应该根据图像的具体情况来选择。“1分钟法”、“捡便宜法”和“画皮法”是我的发明,现在我要试试网上广为流传的“高反差保留法”。 


  “高反差保留”滤镜在“滤镜其它”菜单下,它的名字有点抽象,要是换一种说法就更容易理解了——这是用来抽线条的,可以叫“小细节保留”滤镜。我用下面的简单例子来说明这一点。 


  图4-1a有不同宽度、不同明暗的细节,对它使用“高反差保留”滤镜得到图4-1b。可以看到,该滤镜并不在意细节有多黑,只关心细节的宽度,其半径就是用来衡量细节宽度的,增加半径时,更宽的细节得以保留,减少半径时,较宽的细节消失(不论它原来有多黑)。

  这种滤镜用于人像处理,就是把斑点、皱纹抽出来。
  祛斑、去皱,通常的思路是给斑点、皱纹做选区,再提亮它们。这个选区就由“高反差滤镜”来做。
  从图4-2a到图4-2b就是这样,皮肤的改善实际上是皱纹变亮了,而皱纹是由“高反差滤镜”选出来的。
  这里没有展示全图,因为全图很大,要是缩小到网页上就看不清皮肤的肌理。你可点击本节标题后面的链接,下载处理前后的全图。

 

  具体做法如下:

  在图4-2a的通道面板中,右键单击蓝色通道,在弹出菜单中选“复制通道”,按Photoshop的提示进行,通道面板中将出现蓝色通道的副本(在默认情况下它叫“蓝 副本”)。
  选择并显示“蓝 副本”通道,隐藏其他通道,执行“滤镜其它高反差保留”命令,调节半径,直到灰色画面中露出皱纹和大毛孔,没露出不该去掉的皮肤肌理。

  按“Ctrl L”打开“色阶”对话框,狠狠地拉黑滑块和白滑块,让皱纹和大毛孔变黑,让其他地方变白。

  按“Ctrl I”,使“蓝 副本”通道黑白颠倒。

  按Ctrl键单击“蓝 副本”通道的图标,产生一个选区。将该选区羽化2像素。
  选择“RGB”通道,让画面恢复彩色。
  切换到图层面板,将背景层复制成一个新图层。
  按“Ctrl H”隐藏选区,按“Ctrl M”打开“曲线”对话框,把曲线中点往上拉。可以看到,画面中的皱纹、大毛孔变亮了。

  与此同时,画面也变模糊了,头发、眉毛、眼睛嘴唇等处的暗调变灰了。拿出我们的老一套——“颜色混合带”。

  按“Ctrl D”取消选择。
  反复显示、隐藏顶层,看看它有哪些地方不如背景层,然后用虚边的、大半径的橡皮擦掉这些地方(比如嘴唇、头发)。最后就是图4-1b的效果。
  这种方法的难点在于“高反差保留”滤镜抽出多少细节。抽得多,将来变亮的范围就大,但可能把不该变亮的小毛孔也变亮,把皮肤变模糊;抽得少,将来大毛孔和皱纹就抹不净。多做自然会有经验。

有所为,有所不为

  不是什么东西都可以抹掉的。下面这张图,用“高反差保留法”会让皱纹变得很不自然,因为皱纹太宽了,变亮后成了皮肤上的一条条带子。用其他方法也很难让这位老人恢复青春。话说回来,沧桑感本来就是这幅照片的特点,何必跟它较劲呢?

大图链接:http://img.jcwcn.com/attachment/portal/200812/20081230054053282.jpg


总结:

五、哪种方法好

  我试验了用“高反差法”处理图1-1a(原来是用“1分钟法”处理的),发觉“高反差法”得到的皮肤要粗糙一些,但也可以换一种说法:它把皮肤肌理保持得较好,就看你需要哪种效果了。
  对于图2-1a(原来用“捡便宜法”处理过),“高反差法”不仅费事,而且效果并不比“捡便宜法”好。既然有一个通道很好地反映了皮肤肌理,为什么不捡这个便宜呢?
  图3-1a(用“画皮法”修复过的烧伤的脸),肯定是别的方法修复不了的。
  图4-2a则是“高反差法”的范例,它是否可以用别的方法处理?“捡便宜法”是不可能的,因为没有便宜可捡。“1分钟法”可用,但比“高反差法”稍模糊一些。“画皮法”没有必要,因为皮肤没有坏到惨不忍睹的地步。由此可见“高反差法”也有自己的优势。
  总的来说:
  ·脸上瘢痕小、时间紧迫,就用“1分钟法”。
  ·遇到一个通道很好地反映了皮肤的质感,就用“捡便宜法”。
  ·对于一般的粉刺、皱纹,“高反差法”几乎是万金油,不过比前两种方法慢。
  ·别的方法不管用,就考虑“画皮法”。

与本文相关讨论请到这里与作者交流:http://bbs.jcwcn.com/viewthread.php?tid=221447

展开更多 50%)
分享

猜你喜欢

Photoshop精彩后期教程:详解肤色处理之质感篇

PS PS教程
Photoshop精彩后期教程:详解肤色处理之质感篇

Photoshop精彩后期教程:详解肤色处理之颜色篇

PS PS教程
Photoshop精彩后期教程:详解肤色处理之颜色篇

s8lol主宰符文怎么配

英雄联盟 网络游戏
s8lol主宰符文怎么配

Photoshop调出模特照片后期质感的肤色教程

PS PS基础
Photoshop调出模特照片后期质感的肤色教程

photoshop教程质感肤色

PS教程 PS基础
photoshop教程质感肤色

lol偷钱流符文搭配推荐

英雄联盟 网络游戏
lol偷钱流符文搭配推荐

PS照片后期处理教程 使用PS曲线打造质感肤色

PS教程
PS照片后期处理教程 使用PS曲线打造质感肤色

Photoshop调出人像后期超质感的面部肤色教程

PS PS基础
Photoshop调出人像后期超质感的面部肤色教程

lolAD刺客新符文搭配推荐

英雄联盟
lolAD刺客新符文搭配推荐

一起学远程控制你的Windows服务器

一起学远程控制你的Windows服务器

Asp中代码与页面的分离

Asp中代码与页面的分离
下拉加载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