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的例子展示了如何通过 EXPLAIN 提供的信息来较大程度地优化多表联合查询的性能。
假设有下面的 SELECT 语句,正打算用 EXPLAIN 来检测:
EXPLAIN SELECT tt.TicketNumber, tt.TimeIn,
tt.ProjectReference, tt.EstimatedShipDate,
tt.ActualShipDate, tt.ClientID,
tt.ServiceCodes, tt.RepetitiveID,
tt.CurrentProcess, tt.CurrentDPPerson,
tt.RecordVolume, tt.DPPrinted, et.COUNTRY,
et_1.COUNTRY, do.CUSTNAME
FROM tt, et, et AS et_1, do
WHERE tt.SubmitTime IS NULL
AND tt.ActualPC = et.EMPLOYID
AND tt.AssignedPC = et_1.EMPLOYID
AND tt.ClientID = do.CUSTNMBR;
在这个例子中,先做以下假设:
要比较的字段定义如下:
Table Column Column Type tt
ActualPC
CHAR(10)
tt
AssignedPC
CHAR(10)
tt
ClientID
CHAR(10)
et
EMPLOYID
CHAR(15)
do
CUSTNMBR
CHAR(15)
数据表的索引如下:
Table Index tt
ActualPC
tt
AssignedPC
tt
ClientID
et
EMPLOYID
(primary key) do
CUSTNMBR
(primary key)
tt.ActualPC 的值是不均匀分布的。
在任何优化措施未采取之前,经过 EXPLAIN 分析的结果显示如下:
table type possible_keys key key_len ref rows Extra
et ALL PRIMARY NULL NULL NULL 74
do ALL PRIMARY NULL NULL NULL 2135
et_1 ALL PRIMARY NULL NULL NULL 74
tt ALL AssignedPC, NULL NULL NULL 3872
ClientID,
ActualPC
range checked for each record (key map: 35)
由于字段 type 的对于每个表值都是 ALL,这个结果意味着MySQL对所有的表做一个迪卡尔积;这就是说,每条记录的组合。这将需要花很长的时间,因为需要扫描每个表总记录数乘积的总和。在这情况下,它的积是 74 * 2135 * 74 * 3872 = 45,268,558,720 条记录。如果数据表更大的话,你可以想象一下需要多长的时间。
在这里有个问题是当字段定义一样的时候,MySQL就可以在这些字段上更快的是用索引(对 ISAM 类型的表来说,除非字段定义完全一样,否则不会使用索引)。在这个前提下,VARCHAR 和 CHAR是一样的除非它们定义的长度不一致。由于 tt.ActualPC 定义为 CHAR(10),et.EMPLOYID 定义为 CHAR(15),二者长度不一致。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 ALTER TABLE 来加大 ActualPC 的长度从10到15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