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蕾舞起源于意大利。早在五百年前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贵族们在宫廷内观赏一种叫做芭莉或芭莱蒂的华美舞蹈,即是后来芭蕾舞的雏型。这种舞蹈传人法国,成为芭蕾舞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法由国王带头跳舞,并创办不第一所舞蹈学院皇家芭蕾舞学院,确立了芭蕾舞蹈动作的基本规范。
随着社会的发展,芭蕾舞逐渐从宫廷娱乐性舞蹈变成有情节的芭蕾舞步入剧场,演出了带有社会生活内容的舞剧。
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思潮亦对芭蕾艺术产生深刻影响。芭蕾舞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反映民间神话传说、仙女花神、精灵鬼怪等故事成了芭蕾创作的主要题材。女演员成为主角,服装改成了短裙,脚尖舞成为芭蕾的基本要素。这种足尖站立的技艺,把舞蹈者的身体向上提升,适合表现轻盈的体态以及表达追求与渴望的情绪。
十九世纪末,柴科夫斯基作曲的不朽名著《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等芭蕾舞剧在俄国和各国相继上演,世界芭蕾艺术的中心,就由巴黎转到了彼得堡。特别是柴科夫斯基的音乐,给舞剧音乐带来了丰富的形象内容、戏剧性的动力和交响性的发展。不仅是芭蕾舞的典范作品,亦成为世界乐坛上的不朽作品。
戴爱莲带芭蕾到中国第一位中国芭蕾舞者戴爱莲,出生于1916年,现已90岁;她曾在英国学习芭蕾舞,回国后培育了中国第一批芭蕾舞蹈员。中国第一间芭蕾舞蹈学校北京舞蹈学校于1954年成立,便是由戴爱莲担任校长,华永康也是当时的第一批学生之一。1956年,北京舞蹈学校上演了第一出完整的芭蕾舞剧《无益谨慎》(关不住的女儿),并于1958年演出《天鹅湖》,白淑湘就是中国第一位白天鹅。
1959年北京舞蹈学校实验芭蕾舞团成立,是中国第一个芭蕾舞团,舞团于1963年脱离母校,成为中央芭蕾舞团,即现时的国家芭蕾舞团。现在中国已发展至有5大芭蕾舞团,除了国家芭蕾舞团外,还有上海、辽宁、广州及天津芭蕾舞团。
香港芭蕾舞的发展要追溯到1922年,俄罗斯的巴芙洛娃来港演出,吸引了当时只有10多岁的何婉宜4姐妹,请来英国老师学跳芭蕾舞。后来,英国芭蕾舞教师卡佩尔在金巴利道开设舞蹈学校,她离开香港后,由何家4姐妹接管执教。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嘉露贝雯和钟金宝等外籍老师在港教授芭蕾舞,多位本地著名舞蹈家和名人如王仁曼、郭世毅、廖本农、刘兆铭、陈宝珠、毛妹等,都是她们的学生。本地的舞蹈家也开始创立芭蕾舞学校教授芭蕾舞,而本地首个职业芭蕾舞团香港芭蕾舞团亦于1983年成立。
伦巴这个名字是对一部分舞蹈的统称,涵盖了很多舞蹈子类(比如Son,Danzon,Guagira,Guaracha,Naningo)等等,作为印第安人音乐或舞蹈的一种形式,每个岛屿上的确切定义都不尽相同。
伦巴舞有两个来源:西班牙人和非洲人。虽然可考的得主要的发展是在古巴,但在加勒比海其他地区也普遍发展了类似的舞蹈形式。
伦巴的起源来自于16世纪黑人奴隶的输入有关,这种舞蹈赤裸裸的表现了男女之间的性动作,超常快速的动作、被夸大的臀部动作等,伦巴的动作中,男性是进攻性很强而女性的动作则充满了防御的氛围。音乐通过敲打STACCATO和舞者传神的动律保持一致其他用到的乐器还有maracas,claves,marimbola和一些鼓类。
伴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Son"成为了古巴中产阶级的大众化舞蹈,它是一个经过修改的节奏较慢而优雅的一种形式。比这更慢的是"Danzon",古巴富人阶级的舞蹈。这种舞蹈形式的步伐很小,并且女性有很轻微的倾斜臀部动作,这是靠轮流弯曲和伸直膝盖来完成的。
美国的伦巴是经过修改的一个分支,在1913年第一个正式尝试向美国引进伦巴舞蹈的是LEWQUINN和JOANSAWYER,10年后在1925年伴随着一些音乐家的引进乐队的领队带去了一对伦巴演员.BenitoCollada在格林威治村开办了一个ELCHICO的俱乐部,并且他发现纽约人根本就伦巴一无所知。
1929年,拉丁音乐开始变得流行,在19世纪20年代末XavierCugat成立了一个专门研究拉丁美洲的乐队,从洛杉矶的椰子林夜总会开始的,并且音乐出现在了早期的有声电影如快乐的马德里中,而后在19世纪30年代CUGAT在纽约WALDORFASTORIA饭店演奏,十年之后他被授予了最佳乐队的殊荣。
1935年GEORGERAFT在音乐电影伦巴中饰演了一个名叫JoeMartin的舞蹈家角色,因为共同的舞蹈兴趣爱好,最终她赢得了女继承人DianaHarrison(CaroleLombard扮演)的芳心。
在欧洲,拉丁舞的传播(尤其是伦巴)更多的是依赖于MonsieurPierre的才智和努力(他在伦敦是这个舞蹈种类的主导老师)在19世纪30年代在他的搭档DORISLAVELLE的努力下,他在伦敦致力于介绍传统拉丁美洲舞蹈文化。经过反复考证老PIERRE和LAVELLE最终确立了真正古巴风格的伦巴并且在1955年作为官方认可的版本.
伦巴是拉丁音乐和舞蹈的精髓和灵魂,引人入胜的节奏和身体表现使得伦巴成为了舞厅中最为普遍的舞蹈之一。
芭蕾圆髻
发髻与婚纱的完美搭配
清雅娟秀、超凡脱俗仿佛舞台上那只翩然起舞的白天鹅,你的这一引人注目的舞者个性,自然需要用芭蕾圆髻和舞裙式的吊带婚纱来衬托,而将头发完全绾于脑后,也能将你清瘦的小尖脸型完全展露出来,让五官显得更加精致。
适合脸型:心型脸,精致较小的五官
优雅珠恋
发髻与婚纱的完美搭配
你是清新淡雅、亲和妩媚的经典代表,犹如闪烁着柔和光芒的珍珠珠链轻串于发丝间,有着别样的柔美感觉。装饰着蕾丝与珠玉的宽吊带婚纱正好给了这款发型很好的呼应,柔软与雅致相得益彰。
适合脸型:三角形脸,五官玲珑小巧
经典高髻
发髻与婚纱的完美搭配
你有着恬静高贵、雍容大气的性格特质,这款经典雅致的高髻的确非你莫属,因为其高耸脑后的发髻设计赋予了你女王般尊贵的气质,同事镂空的高领挂肩婚纱更是很好的衬托了这种别样的高贵气质。
适合脸型:椭圆脸,五官纤巧雅致
温婉柔髻
发髻与婚纱的完美搭配
温柔如水的你总给人如沐春风之感,因此垂坠颈背的发髻所特有的柔顺感觉正好配合你温婉气质,低垂柔和的发髻弧线与后背的深V领设计形成一个恰如其分的对应,让你的婉约柔情得以尽情伸张。
适合脸型:小圆脸,清淡的眉眼轮廓
桑巴舞被称为巴西的国舞。在拉美这个最大的国度,桑巴舞之普及,有这样的说法:人不分男女老幼,平时跳,节假日更跳;在舞台上跳,在大街上也跳;白天跳,通宵达旦地跳。每当激越的音乐声起,人们总是激情难抑,不禁摆腿扭腰,跳将起来,如醉如痴,欲罢不能,欲休难止。桑巴舞起源于非洲。桑巴一词据说从非洲的安哥拉第二大部族基姆本杜语中的森巴演变而来。森巴原是一种激昂的肚皮舞。顾名思义,这种舞蹈以上下抖动腹部、摇动臀部为主要特征。这是安哥拉最流行的一种舞蹈动作,后来随着贩卖黑奴活动的兴起而开始向外传播。从16世纪30年代到19世纪中叶的300多年中,葡萄牙殖民者从安哥拉和非洲其他地区向巴西贩卖黑奴1200万。在把黑奴塞进船舱运往新发现的大陆拉丁美洲的时候,白人奴隶贩子担心路途遥远,黑奴在船舱中一窝几十天,到岸时腿脚不灵便,卖不出好价钱。因此,他们就每天把拥挤在船舱中的黑奴赶到甲板上,以敲打酒桶和铁锅为伴奏,让他们跳一通森巴舞,活动筋骨。这样,殖民者本想增强黑奴这种特殊商品的竞价力的举动,就把这种流行于非洲的舞蹈无意中带到拉丁美洲。
很久很久以前人们为了更好的经营畜牧、农耕等,就务必要详细了解季节的变化。聪明的人们注意到了季节不同,天上的星星排列也会不同,为了方便一记忆及把这些知识流传,于是运用幻想力把天上杂乱无章的星星串连起来,这便是星座起源了。
由于地球自转时的岁差现象,地球南北极与南北天极会随着时间作周期性偏离。据推算,这片未经测缯的天域,正好处于公元前2000年的南天极之上,而这时亦正好是古巴比伦人和Sumerians所身处的年代。
据此,我们大有理由相信希腊人的星座实源于古巴比伦和Sumer。有关星座的知识,后来辗转传至埃及,令当时居住在该处的一些希腊学者得以知晓。
西方星座源于古希腊,提及星座的最早文猷,见载于一首公元前270年希腊诗人Aratus所著之诗歌Phaenomena中。诗中可见,还在Aratus之前,星座一词已为人类所知晓。
Aratus所提及之星座,完全没有近南天极上空之星体。这大概是因为这些星体,皆位于星座命名人当年所处地域的地平线之下。从这些未经测缯的天域范围,我们可以推断,当年为星座命名的人们大概都居住在北纬36°左右,即希腊以南,埃及以北的地方,亦即古巴比伦及Sumer所在。
公元 150年,希腊科学家托勒玫(Ptolemy)编写了一本名为「天文学大成」(Amagest)的天文书藉,书中撮要介绍了当时希腊人的天文知识,包括列出48个星座和其内1022颗星体的名称,及对它们的光度的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