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成功率?如何活用你手上的单反相机 ?
Let's go! 就「对焦」的课题,笔者分享一下心得,希望能令大家快速上手,马上帮自己或朋友的小孩子拍摄一辑动静皆宜的Photo Book相簿! ^^
认识相机的对焦系统 不同相机品牌都有自家出品的对焦系统,只要我们认识对焦概念,就可以轻松套用。
在选择正确的对焦模式前,先要判断一下要拍的是静态或是动态照片,对焦点选定是全自动,单点,多点,3D,等等
列举两家品牌的对焦模式:
实际操作示范 (Nikon 及 Canon 中阶 / 高阶单反适用)静态拍摄 例子一(主体在对焦点内)
如果主体在可选定的对焦点内,可以先做好构图,再以「多重选择器」将对焦点放在主体的眼睛。
设定步骤:1) N: 切换对焦模式至AF-S C: 切换对焦模式至 ONE SHOT
2) N: 切换至 单点AF (按AF模式按钮) C: 切换至 单点AF (按AF.DRIVE 及指令拨盘)
3) N: 转动主&副指令拨盘, 选择AFS 切换至「单点」 C: 按Focus Selec (红圈), 再按M-Fn至单点 AF
4) C & N: 多重选择器, 将对焦点放在主体的眼睛
5) C & N: 半接快门,确认便全按快门完成
例子二(主体在对焦点外) 如果主体在可选定的对焦点外(看图一),先把对焦点调教至最近你的主体方向,对最近的对焦点先固定并半按快门把焦点锁定,然后重新构图 (看图二)
注意:不要太大动作,以防对焦距离有大变动
设定步骤:(Nikon: 假设已经是AF-S及单点对焦模式, Canon: 假设已经是ONE SHOT及单点对焦模式)
1)使用多重选择器,将对焦点调教在最近主体的对焦点;
2)对焦点先固定并半按快门把焦点锁定;
3)重新构图 (要保持半按快门, 留意对焦点的图示虽然会跟着你的构图而偏离了你想要的对焦点,但因为保持半按快门,实际上对焦距离没有改变);
4)确认便全按快门完成。
小小知识:先对焦后构图还是先构图后对焦? 请参考下图,想象成一班人平排拍摄,相机跟各主体 (A / B )的距离是不同的,这距离叫做「焦平面距离」,如果以主体B 作对焦,那主体B 的焦平面距离就是蓝色线长度,当你锁定对焦再构图时(欲涵盖主体A),实际距离就变成粉红色而不是黑色线长度,那主体A的成象就会变得比较模糊。
由以上的理论,了解到先对焦后构图,可能产生的模糊影像的缺点,不过这个情况容易发生在大光圈的拍摄,因为大光圈焦点是很薄,比较容易出现脱焦。
如果是入门单反,对焦点相对较少,使用先对焦后构图可以解决对焦点无法覆盖主体的情况,所以,先对焦后构图还是先构图后对焦,没有绝对好或绝对不好,都是因应实际情况作调整。
动态拍摄
设定步骤:1) N: 切换对焦模式至AF-C C: 切换对焦模式至 AI SERVO
2) N: 按AF模式按钮,转动副主指令拨盘 C: 按AF.DRIVE按钮,转动指令拨盘
3) N: 转动主及副指令拨盘,切换至 Auto / 单点AF /
D9 / D21 / D51 多点对焦 (要视不同情况作调整) C: 按Focus Select (红圈), 再按M-Fn 至单点AF /
多点对焦 (要视不同情况作调整)
4) C & N: 如果是单点模式,将把对焦点放在你心目中构图主体上, 作陷阱式对焦
5) C & N: 保持半接快门,留心观景器内,静待你心目中的照片出现便全按快门完成
小小Tips 要提高拍摄成功率,除了要正确设定对焦模式,还有其他的相机设定我们要注意啊!
1)快门数值是否足够把动感十足的动作凝结,建议使用快门先决模式
2)连拍模式,有没有开启连拍模式至最大e.g. 4/6 FPS
3)光圈不要开太大,要保持有足够的宽容度防止有轻微脱焦
4)拍动态照片,建议使用70-200mm / 70-300mm 变焦镜头,可以给予足够空间比小孩子走动,而变焦镜头一般比定焦镜头对焦快, 机动性较高。
摄影常用专业术语简介
焦距——透镜中心到其焦点的距离。焦距的单位通常用mm(毫米)来表示,一个镜头的焦距一般都标在镜头的前面,如f=50mm(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标准镜头”),28-70mm(我们最常用的镜头)、70-210mm(长焦镜头)等。
光圈——用于控制镜头通光量大小的装置。
快门——用于控制曝光时间长短的装置。快门一般可分为帘幕式快门和镜间叶片式快门以及钢片快门三种。其中帘幕式快门又可分为纵走式帘幕快门、横走式帘幕快门。钢片快门可以达到更高的速度(目前最高快门速度可达1/12000秒以上)。镜间叶片式快门的最高速度一般不超过1/500秒,但镜间叶片式快门的最大优点是拍摄时产生的噪音极低,极利于偷拍,并可以实现全速度范围内同步闪光。
快门速度——快门开启的时间。它是指光线扫过胶片的时间(曝光时间)。例如,“1/30”是指曝光时间为1/30秒,同样,“1/60”是指曝光时间为1/60秒,1/60秒的快门是1/30秒快门速度的两倍。其余以此类推。说明:有些资料把快门速度称为快门时间,二者名称不同,但含义相同,均指快门打开的时间。
景深——影像相对清晰的范围。景深的长短取决于三个因素:镜头焦距、相机与拍摄对象的距离、所用的光圈。景深与以上三者的关系是:⑴焦距越长,景深越短;焦距越短,景深越长(例:在同样的光圈、距离的情况下,28mm的镜头的景深要远远大于70mm镜头的景深);⑵距离越近,景深越短,距离越远,景深越长(例:在同样的焦距、光圈的情况下,拍摄对象在10米时的景深要远远大于拍摄对象在1米时的景深);⑶光圈越大,景深越短,光圈越小,景深越长(例:在相同的焦距、距离的情况下,光圈为F16时的景深要远远大于光圈为F4时的景深)。
感光度——表示感光材料感光的快慢程度。感光度的单位用“度”或“定”来表示,如“ISO100/21”表示感光度为100度/21定的胶卷。感光度越高,胶片越灵敏(就是在同样的拍摄环境下正常拍摄同一张照片所需要的光线越少,其表现为能用更高的快门或更小的光圈)。200度的胶卷感光的灵敏度是100度胶卷的2倍,400度的胶卷的灵敏度是200度胶卷的2倍,其余以此类推。
色温——各种不同的光所含的不同色素称为“色温”。色温的单位为“K”(开尔文)。我们通常所用的日光型彩色负片所能适应的色温为5400K-5600K;灯光型A型、B型所能适应的色温分别为3400K和3200K。所以,我们要根据拍摄对象、环境来选择不同类型的胶卷,否则就会出现偏色现象(除非用滤色镜校正色温)。
附:色温的定义“假设有一种黑色金属,使之处于零下273度(绝对零度)的环境中,随着温度的升高,该黑色金属就会发出不同波长的光,由该色光所对应金属的温度再加上273就是该种光的色温”。例如,将该金属加热至2500摄氏度,该金属就已发出红光,这种红光的色温就是“2500+273”K,也就是说这种红光的色温就是2773K。色温越低,长波长的光(红、橙色光)的百分含量越高;色温越高,短波长的光(蓝、紫色光)的百分含量越高。例如:中午的日光的色温大约是5500K;闪光灯的色温约为5600K;蔚蓝的天空的色温大约为20000K;100瓦普通灯泡的光的色温大约为2600K。
曝光——光到达胶片表面使胶片感光的过程。需注意的是,我们说的曝光是指胶片感光,这是我们要得到照片所必需经过的一个过程。这和非专业人士所说的“曝光”大不相同,他们所说的“曝光”是指因相机漏光导致胶卷作废的意外事故。 相对孔径——镜头有效通光口径(光束直径)与焦距的比值。相对孔径越大,镜头就越“快”。如1:2.8、1:3.5-4.5等。在变焦镜头中,一般把相对孔径固定的镜头称为专业镜头,把相对孔径不固定、但相对孔径在1:2.8-1:4之间的镜头称为准专业镜头,其余则称为普及型镜头。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sheying/)曝光组合——是指在同一拍摄环境中可以使用不同的光圈和快门的组合。比如,用测光表测得快门为1/30秒时,光圈应用5.6,这样,F5.6、1/30秒就是一个曝光组合。我们也可用F4和1/60秒的曝光组合代替(二者等效),也可用F2.8和1/125秒的曝光组合代替。也就是说,这几个组合是等效的。但我们特别要注意的是,虽然这几个曝光组合是等效的,也就是说曝光是准确的,但不同组合所获得的景深是不同的。
更多摄影教程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