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完全致力于新闻摄影艺术的机构将那些历史上备受争议的新闻图片为我们做了回顾,关于摄影伦理的话题再次受到重视。纪实图片是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客观记录,来不得半点虚假,但摄影术发明以后的百年来出现了不少的假照片。造假手段主要有:摆拍、暗房加工、电脑处理、张冠李戴。
1布莱恩•沃斯基因新闻图片造假而被解雇
2003年3月31日,美国《洛杉矶时报》头版刊登一幅该报资深摄影记者布莱恩•沃斯基在伊拉克拍摄的照片。该照片因构图严谨而被登在头版,但是随后被发现这张照片是记者将两张照片“拼凑”在一起的,背景有些人是重复的,士兵用枪指向平民和一个抱着孩子男人的影像被合成在一张照片中,这名摄影记者为此丢了饭碗。
2新闻摄影名作《胜利之吻》被质疑摆拍
这幅世界新闻摄影史上的经典作品由美国《生活》杂志摄影师艾尔弗雷德·艾森斯塔特拍摄于1945年8月15日。那天日本刚刚宣布向盟军无条件投降,当这个胜利的消息传到时代广场的时候,整个广场为之沸腾,人们沉浸在巨大的喜悦中,一名年轻的水兵情不自禁地抱起身边的女护士忘情亲吻起来,摄影师抓拍到了这个瞬间。但是这幅作品在1997年受到质疑,照片上的主人公,当年的水手回忆道:这幅照片并非拍摄于8月,而是5月,也就是战胜德国纳粹的日子。照片从创意、构图,直至被吻护士小姐身体的姿势都是经过精心策划的。不凑巧的是,这幅照片拍成后因种种原因未能及时发表,而在3个月后才公布于世,以至于造成时代背景的错位。
3《国家地理》封面金字塔挪位置
1983年2月号的美国《国家地理》的封面故事是埃及,图片编辑和美术设计选中了一张夕阳下金字塔的照片。为了突出金字塔,照片需要放大,但是这样一来,金字塔的形状就不完整了,所以最终设计师通过电脑技术,将两个金字塔之间的距离挪进了,而编辑却没有告知读者他们采取了这样的改动。
4摄影师将照片中自己的影子PS掉
2011年7月,美联社聘用自由摄影师Miguel Tovar拍摄一个非洲孩子踢足球的专题。照片上传给美联社后,火眼金睛的图片编辑看出有照片被PS过:摄影师的影子被沙尘取代。美联社摄影总监Santiago Lyon立即解雇了这位摄影师,并且将他之前为美联社拍摄的所有照片从图片库删除,还将他列入美联社“黑名单”。
5自由摄影师将照片中的摄像机“移除”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sheying/)2014年1月22日,美联社发声明,指该社的自由摄影师Narciso Contreras早前向编辑承认他修改了一张去年9月拍摄的叙利亚反对派士兵的照片,将该照片左下角无意间拍到的同在现场拍摄的一台摄像机“移除了”。这位墨西哥摄影师,曾与其他4位美联社摄影记者一起于2013年4月共同获得普利策奖。
6《时代》封面辛普森的肤色问题
因为杀人案橄榄球明星辛普森登上1994年《时代》周刊的封面,而无独有偶《新闻》周刊也在同一周使用了这张照片,但是两者却有着明显的差别,《时代》封面将辛普森的肤色调黑了,变得稍稍有些恐怖。为此新闻摄影界有人谴责《时代》周刊的这种做法,认为是对事实的歪曲,对读者的欺骗。而《时代》周刊的解释是,这张照片是一张插图照片,并不是新闻照片。
7阿德南·哈吉造假黎以冲突新闻照片
这幅照片拍摄的是以色列军队空袭黎巴嫩贝鲁特的照片,摄影师是黎巴嫩自由摄影师阿德南·哈吉。与原图对比可以明显看出,篡改过的图片烟雾比原图加深加浓了,而且部分建筑出现了重影。这张照片在2006年8月遭举报造假,而摄影师也被解雇,路透社收回了自7月12日黎以冲突以来摄影师所拍摄的43幅新闻照片。
8帕特里克·施内德因“制作”新闻图片而失业
2003年,美国《北卡罗莱纳州观察家报》摄影记者帕特里克·施内德拍摄的森林火灾系列照片中,有几张进行了后期加工,其中一张的背景已经虚化得令主题很突出了,但帕特里克·施内德似乎觉得还不够,就把整个背景做成了黑色。后来被发现造假后,摄影师因为这张图片所获得的奖项全部被取消了。
9《国旗插在硫磺岛上》也是摆拍之作?
1945年,美联社摄影记者乔·罗森塔尔拍摄下六名美国士兵奋力将国旗插上硫磺岛的照片。17.5小时后,照片已在全世界广泛流传,这在上世纪中叶是一个令人震惊的纪录。事实上,罗森塔尔抵达时,美军已在前一天晚上插上国旗,但上校钱德拉·强生希望重新插上大一点的旗帜,将原旗取下,又找到一面96×56英寸的国旗,正要插上第二面旗时,罗森塔尔拍下了这张历史性的图片。随后,《时代》在广播节目中指罗森塔尔摆拍了这幅照片。《纽约时报》的书评甚至提议,收回罗森塔尔因此照片获得的普利策新闻奖。
10摄影师“变换”图片中的导弹数量
这张照片拍摄于2008年7月10日,是关于伊朗革命卫队的一次伏击,右面的照片有三个导弹,左边照片被改成了四组发射的导弹。
摄影常用专业术语简介
焦距——透镜中心到其焦点的距离。焦距的单位通常用mm(毫米)来表示,一个镜头的焦距一般都标在镜头的前面,如f=50mm(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标准镜头”),28-70mm(我们最常用的镜头)、70-210mm(长焦镜头)等。
光圈——用于控制镜头通光量大小的装置。
快门——用于控制曝光时间长短的装置。快门一般可分为帘幕式快门和镜间叶片式快门以及钢片快门三种。其中帘幕式快门又可分为纵走式帘幕快门、横走式帘幕快门。钢片快门可以达到更高的速度(目前最高快门速度可达1/12000秒以上)。镜间叶片式快门的最高速度一般不超过1/500秒,但镜间叶片式快门的最大优点是拍摄时产生的噪音极低,极利于偷拍,并可以实现全速度范围内同步闪光。
快门速度——快门开启的时间。它是指光线扫过胶片的时间(曝光时间)。例如,“1/30”是指曝光时间为1/30秒,同样,“1/60”是指曝光时间为1/60秒,1/60秒的快门是1/30秒快门速度的两倍。其余以此类推。说明:有些资料把快门速度称为快门时间,二者名称不同,但含义相同,均指快门打开的时间。
景深——影像相对清晰的范围。景深的长短取决于三个因素:镜头焦距、相机与拍摄对象的距离、所用的光圈。景深与以上三者的关系是:⑴焦距越长,景深越短;焦距越短,景深越长(例:在同样的光圈、距离的情况下,28mm的镜头的景深要远远大于70mm镜头的景深);⑵距离越近,景深越短,距离越远,景深越长(例:在同样的焦距、光圈的情况下,拍摄对象在10米时的景深要远远大于拍摄对象在1米时的景深);⑶光圈越大,景深越短,光圈越小,景深越长(例:在相同的焦距、距离的情况下,光圈为F16时的景深要远远大于光圈为F4时的景深)。
感光度——表示感光材料感光的快慢程度。感光度的单位用“度”或“定”来表示,如“ISO100/21”表示感光度为100度/21定的胶卷。感光度越高,胶片越灵敏(就是在同样的拍摄环境下正常拍摄同一张照片所需要的光线越少,其表现为能用更高的快门或更小的光圈)。200度的胶卷感光的灵敏度是100度胶卷的2倍,400度的胶卷的灵敏度是200度胶卷的2倍,其余以此类推。
色温——各种不同的光所含的不同色素称为“色温”。色温的单位为“K”(开尔文)。我们通常所用的日光型彩色负片所能适应的色温为5400K-5600K;灯光型A型、B型所能适应的色温分别为3400K和3200K。所以,我们要根据拍摄对象、环境来选择不同类型的胶卷,否则就会出现偏色现象(除非用滤色镜校正色温)。
附:色温的定义“假设有一种黑色金属,使之处于零下273度(绝对零度)的环境中,随着温度的升高,该黑色金属就会发出不同波长的光,由该色光所对应金属的温度再加上273就是该种光的色温”。例如,将该金属加热至2500摄氏度,该金属就已发出红光,这种红光的色温就是“2500+273”K,也就是说这种红光的色温就是2773K。色温越低,长波长的光(红、橙色光)的百分含量越高;色温越高,短波长的光(蓝、紫色光)的百分含量越高。例如:中午的日光的色温大约是5500K;闪光灯的色温约为5600K;蔚蓝的天空的色温大约为20000K;100瓦普通灯泡的光的色温大约为2600K。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sheying/)曝光——光到达胶片表面使胶片感光的过程。需注意的是,我们说的曝光是指胶片感光,这是我们要得到照片所必需经过的一个过程。这和非专业人士所说的“曝光”大不相同,他们所说的“曝光”是指因相机漏光导致胶卷作废的意外事故。 相对孔径——镜头有效通光口径(光束直径)与焦距的比值。相对孔径越大,镜头就越“快”。如1:2.8、1:3.5-4.5等。在变焦镜头中,一般把相对孔径固定的镜头称为专业镜头,把相对孔径不固定、但相对孔径在1:2.8-1:4之间的镜头称为准专业镜头,其余则称为普及型镜头。
曝光组合——是指在同一拍摄环境中可以使用不同的光圈和快门的组合。比如,用测光表测得快门为1/30秒时,光圈应用5.6,这样,F5.6、1/30秒就是一个曝光组合。我们也可用F4和1/60秒的曝光组合代替(二者等效),也可用F2.8和1/125秒的曝光组合代替。也就是说,这几个组合是等效的。但我们特别要注意的是,虽然这几个曝光组合是等效的,也就是说曝光是准确的,但不同组合所获得的景深是不同的。
更多摄影教程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