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水印版画的完成首先要作好小构图的设计,设计时应该根据印成作品后所表现出的干湿、浓淡、虚实等特点在画稿上预先考虑好,然后完成一张小画稿。按照自己的创作意图及用墨、用色来作多种尝试,从中挑出能体现自己意图、又有水印特色的画稿进行放大。画稿放大后,在考虑到水印版画的特性和特点的同时,要着手解决板材、分版、刻主版、水份的变化、套版的程序、色彩的配置等等一系列水印制作中的技术问题。
在画稿中,构图的表现形式一经确定,便需要进一步遵循形式上的规律,推敲、加强、充实构图形式的结构。作品构图中的结构,是形、色、刀味、木味、韵味等形式因素的综合,不同的结构造成了构图形式丰富多彩的形式美感,给人以不同的艺术感染力。
翻版稿用削尖的铅笔在拷贝纸上用单线勾画出轮廓与结构部位的画稿,再将此画稿反过来覆在已处理好的板面上。另外,无论采用什么方法把画稿描画到板面上,在刻制前,均需在板上刷一遍浅色的颜色,使得刻制时刻去的或留在板上的部分造型明朗,刀触清晰,这样,有助于作者更好地运刀。
分版水印版画一般需要一块主版和多块副版,分版的方法:把画稿翻描在一块板上,刻成后即为主板,再以此版为依据,借拷贝纸的透明,用笔把主版上的物象描画在纸上。然后以这张有主版套色区域位置的拷贝纸为准,垫上复写纸,复写到第二块板上,即为副版。根据画面需要,主、副版不够套用,可视具体情况增加第三、第四块刻版,用以增加画面覆盖后物象的形或色。如碰到某处刻坏,可以增加一块刻版弥补,对齐在原部分套印上去。
刻制用刀在木板上刻制,不论何种刀,都可以刻出许许多多不同形状的点、线、块。几刀相连还可以产生不同的感觉和艺术效果。运刀的基本方法不外乎是利用刀刃的正锋、侧锋在木板上进行推刻、挑刻、晕刻、颤刻、摇刻、铲刻、刮刻、单刀刻等等。
推刻 这是刻画物象的主要刀法,捏刀向木,用圆口刀、三角刀、方口刀平稳均匀地按一定角度向前推着刻,可造成整齐的阳或阴的线、块、面。
挑刻 用圆口刀、三角刀、方口刀短促着版,刀入版表层即向上挑,可形成大小、长短、宽窄等不同的圆、三角、方形的点。如果选用三合板刻制,挑刻需注意用刀的方向与木纹走向垂直着力,挑时木质才可自然断落。如顺木纹走挑刻,不易断落。
晕刻 用方口刀、平口刀、斜口刀倾斜刻削版面,时轻时重,运刀过后,便产生类似画笔深浅过渡的效果。
颤刻 圆口刀、三角刀、方口刀向前动刀时,前后顿挫着力,时起时落,形成粗细、缺拙的线、面,具有“金石味”。
摇刻 用圆口刀、三角刀左右摇动着向前运刀,可刻成两边似锯齿状的曲折、奇变的效果。
铲刻 将刀头略平放,用刀平平地铲过去,就成“铲刻”。铲的面一般都较宽,除方口刀以外,其它的刀铲出来的刀触,边线毛糙,变化较多。由于铲的面宽,用的力也需大一些。
刮刻 利用刀刃或刀尖在木版上刮出凹陷,轻刮可以刮出柔和的凹痕,用力刮会出现较强烈的刮痕。刮出来的刀触,常有一种较含蓄的感觉。
单刀刻 用斜口刀可进行阴刻或阳刻,用刀时保持一定的斜度。
以上刀法的运用关键是如何塑造物象的造型,无论是选用阳刻、阳刻还是使用何种刀具,采取何种刀法,都要既注意把握对象的形体和特征,又要充分发挥刀触、刀痕的作用,增强艺术感染力。运用刀法,选择刀具种类,在一幅作品中不可变化太多而杂乱。也要防止用刀平庸单调,照稿子描着刻,而缺乏生机。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banhuazhizuo/)(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banhuazhizuo/)
拓印水印版面的关键,就是要掌握好水份的变化。无论是木板的水份,还是纸里吸收的水份,都对拓印质量有直接影响。拓印前,先用喷水壶均匀地将纸喷潮,使水雾均匀地散布在纸面上。天气炎热或干燥季节则喷得湿一些。如是阴雨天气,空气湿度大,纸里的水份不易蒸发,最为适宜。纸张在受潮后会比干燥时胀大一些,在整个拓印过程中,基本上都要保持一定湿度,以免套不准确。一般情况先印副版后印主版,先印淡颜色后印深颜色。在拓印过程中将湿纸平放在版上,覆盖旧报纸或塑料薄膜,压上镇纸工具,对好标记线(在水印版画中将印纸边对准较长的和画面平行的一条线,然后再将竖线延长标到印纸上的中端,这样即使印纸吃水后变形、胀大,也只能从中间向二连延伸,不会影响套版的准确性)。开始在版上敷色,每块版面敷色需要反复多次。如果拓印时发现水份过多的渗化,可采用“破墨法”,即急用干净的毛笔蘸清水在相反的方向落笔,使清水压迫色水回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