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一:查看缩略图时,是很难发现有噪点的。
图二:为了使噪点更容易被发现,把图像尺寸放大为原图的三倍之后,这样我们就可以清晰地看到有斑点出现了。
由长时间曝光产生的噪点
拍摄夜景时,快门时间超过一秒时也比较容易产生噪点,下面就具体说一下。
比如说拍摄昏暗的夜空,拍摄出来的图像上应该会看到零星地出现一些亮点。这种现象,是由于过慢的快门速度使得相机的CCD像素无法正常工作而引起的。
为了降低这种噪点的产生,一些数码相机中附带了“降低噪点功能”。
没有这个“降低噪点功能”的相机拍摄出来的照片可以参照图三,而图四则是带“降低噪点功能”的相机拍摄出来的照片。为了能够让噪点更为明显,拍摄图三的照片时将相机的快门时间设置成了25秒。尽管两张照片的拍摄条件有这样微小的差别,但是足可以看到“降低噪点功能”的威力了吧!
由于相机进行的降低噪点操作,是在图像保存前利用程序将噪点提取并消除,所以在图像存储完成之前要多消耗一段时间。
图三:使用不带“噪点降低功能”的相机拍摄的图像。点击查看大图,就可以看到好多噪点……
图四:带有“噪点降低功能”的相机拍摄的图像。点击查看大图。
由于压缩JPEG图像而产生的噪点
数码相机拍摄的图像如果使用了JPEG的形式保存,就会产生JPEG格式所特有的噪点。
JPEG格式的文件采用了特殊的数据压缩方式,使得更小的文件中能够承载最近接自然面貌的图像。这种压缩方式的原理,简单地说,是将每8×8像素组成的像素块作为一个单位来进行处理。正因如此,当前的这个8×8像素块与下个8×8像素块之间的连接部分就会变得不够自然。
这种由于JPEG压缩而产生的噪点称为“马赛克噪点”(或者“块噪点”,英文“Block Noise”)。
尽管在图像缩小后,这种噪点同样不容易被发现,但如果放大打印或者使用软件修复后也会很明显。尽可能地用高质量的形式存储图像,或者采用JPEG以外的格式存储图像,可以避免这种噪点的出现。
图五:采用极高的压缩比率处理后(当然,图片文件本身就比较小了)的照片。一眼就能看出有噪点咯。
由非锐度屏蔽滤镜(Unsharp Mask)而产生的噪点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sheyingrumen/)最后我们来说说由非锐度屏蔽滤镜(Unsharp Mask)而产生的噪点,它与JPEG压缩类似,是在图像处理时所产生的噪点。数码相机的内部程序对图像的加工,或者是使用图像处理软件对图像进行修改时,都可能会产生这种类型的噪点。这种噪点是对较小尺寸的图像的边缘进行清晰化处理时产生的。
事实胜于雄辩,下面我们看看图六和图七。不难发现,图七看上去要更清晰些。但是要知道,图六和图七可都是用30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拍摄再缩小后的图片哦。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sheyingrumen/)图像存储为web所用格式之后,画质真的不会降低吗?这时我们一般是使用“非锐度屏蔽滤镜(Unsharp Mask)”,加工之后的图片边缘就更清晰了,看上去效果也不错。但是,随之而来的还有由此而产生的噪点;再次加工,或者三次加工之后,这种噪点就会让你头疼了。况且,过度的边缘锐化就会使得图像的效果显得粗糙过头,这也是图片处理中的禁忌。
图六:没有经过非锐度屏蔽滤镜(Unsharp Mask)处理的图像。
图七:经过非锐度屏蔽滤镜(Unsharp Mask)处理后的图像。锐化效果很明显,甚至连细小的文字都看得清楚。
图八:放大尺寸再看、边缘的轮廓部分,可以看到有明显的噪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