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灯启动瞬间的尖峰波形
而为了度过这个“地球一小时”,有些人甚至点燃了蜡烛。考虑到蜡烛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这个行为本身也会造成碳排放,而且排放量未见得小于开灯。如此看来可不是个好主意。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
有不少人担心,“地球一小时”参与者在同一时间开灯、熄灯,瞬时的电压波动很可能造成供电线路瘫痪。不过,这种极端情况几乎不可能发生。正如前面所分析的那样,“地球一小时”对电量变化的影响是微小的,它对电力系统的一些同样是微乎其微的(两者间可能并没有完全构成因果关系)。
首先,参与“地球一小时”活动的人能够控制的用电量是有限的,即便是不能预估人们的参与规模,但是预估用电量的变化并不困难。其次,开灯、熄灯的同步性没必要也不可能非常精确,一瞬间统一熄灯和开灯的情况不大容易出现。实际出现的情况是,活动开始前后会分别出现一次熄灯、开灯的小高峰,而这期间的用电量都还是相对稳定的。最后,即便是出现了瞬间的同时开灯和熄灯,电力系统也不至于瘫痪。在发电机组与用户之间,有着一个设计科学、功能强大的复杂的输电网络,这个多区域多层级的网络无时无刻不在应对用电量的起伏变化。例如,城市交通照明的规模和开关的同时性都远超参与“地球一小时”活动的分散用户,电力系统仍然保持着正常的运转,对电网的冲击是有限的,更不会对发电设备造成破坏。
那么,如果“地球一小时”大规模推行起来,会影响一座城市的电力供应吗?答案是否定的。原因很简单,地球一小时所涉及到的只是部分居民用电以及部分商业用电,实际上这个规模的用电的突然变化是电网经常需要承受的,本来就在电网承受范围之内。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
“地球一小时”的实际作用可能并不如一些人期望的那样巨大,不过,它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也不如另一些人担心的那样严重。这种活动的实际目的更多的是造成“新闻效应”,唤起公众对于环境和能源问题的关注。
如今,环保已经成为社会公众关注的一个焦点话题。环保固然是一个社会话题,更是一个科学话题,需要科学理性的操作方式。将“地球一小时”的节能精神推广到日常生活当中,减少能源浪费,减缓城市电力需求增长速度,这才是真正的环保之道。
结论: “地球一小时”活动本身起不到节能减排的作用,产生的不利影响也不像人们担心的那么严重。将这种节能的精神推广到日常生活中去,减少能源的浪费,才是真正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