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要改变的不是“人”,而是“人际关系”
每一家公司都有破坏和乐的问题员工。或许有许多人正为此在伤脑筋,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这些麻烦制造者。
有些人可能会忍不住对着对方大吼:“我从来没看过像你这么没用的家伙!”“你拚了命也要给我好好努力!”“我一定要让你彻底改变!”
事实上,这些正是浪费你大好时光与精力的原因。企图改造员工的“个性”与“人格”,百分之九十九都会失败。
首先,没有人可以改变其他人的“个性”与“人格”。或许经过多年的心理谘商,会多少改变一些,但这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与本人的努力,否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假设你很讨厌你的主管,或许你觉得:“他既没有工作能力、人品又差,一点值得尊敬的地方都没有,我完全不想跟他说话。”
但全公司的人都这样想吗?应该不是吧,总会有一些同事可以和你的主管处得很好。
如果他的人品真的如此糟糕,那么全公司的人应该都很讨厌他。而且如果上层不信任他,他也不可能升迁成为主管。
换句话说,差劲的主管,也许只是你觉得差劲,并非所有人都这么认为。这或许是因为你和主管个性或观念不同罢了。
职场上的纷争大多是人际关系上的纷争,如果主管与属下之间产生纷争,那么问题应该不是“主管很差劲”或“属下很没用”等个性上的缺陷,而是主管与属下的“人际关系”出了问题。
不要否定对方
要改变人际关系,第一步就是“肯定”对方。缺少这个步骤,双方就无法沟通,对方也不会对你敞开心扉。
“你的想法完全错误!”“这种事连猴子都会!”“你这个人渣!”
“无法做好工作”并不等于“人格有缺陷”。比如说,看起来慢手慢脚的人,或许比较能够三思而行,只是不适合现在的工作或职场罢了。请先肯定对方的缺点,以及(你认为的)人格缺陷,这样就是站在改善人际关系的起跑线上。
“我的主管真的很差劲”这句话也一样。就算你没有当着本人的面说,一旦你这么想,就无法将心比心。这时候用再多改善人际关系的技巧,也只是徒劳无功。一定要先肯定对方,否则就无法进行具建设性的沟通。
二、“合不合得来”,其实是先入为主的感觉
我们常常会用“我们合得来”或“我们合不来”这样的说法,但我觉得,这只是一种“执着”与“先入为主的观念”。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zhichang/)“我们非常合得来。才刚认识就爱上对方,觉得对方是自己命中注定的人!”
“合不合得来”是一种“先入为主的观念”。就算刚认识时第一印象不好,也不要擅自帮对方贴上“合不来”的标签。在工作上,如果只是因为觉得“我们合不来”而刻意疏远,就会影响到你的人际关系。就结果来说,这样做只会徒增痛苦的人际关系。
你讨厌的人,或许是跟你很像的人
人们总是不愿意正视自己的短处与缺点。比如说,虽然我的演讲有推出DVD,但我从来没看过。
为什么呢?因为我觉得“很丢脸”。如果我看DVD,一定会很在意自己说话时的缺点与习惯,而且会觉得自己拙于言词,甚至恼羞成怒。不仅如此,我们还会将这样的想法套在其他人身上。
当对方有和自己一样的缺点或弱点,就会产生攻击、愤怒的心理。这在心理学上称为“投射”。因为不想承认自己丑陋的一面,所以把这些丑陋强加在其他人身上。
如果你本能的觉得不喜欢、讨厌某些人,通常只要仔细观察对方,开诚布公的与对方谈一谈,就会发现,对方与你有许多共通点,跟你很像……
你讨厌的人、无法喜欢的人,他们不一定和你势不两立。或许你们之间有许多共通点,双方立场很接近。
“喜欢”和“讨厌”并不是完全相反的感情,从心理层面来说,它们的关系就像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是一体的。
三、把“讨厌的人”变“喜欢”
“但讨厌的感觉是无意识发生的,就算提醒自己不要讨厌对方,也无法控制啊。”
应该有很多人会这么想,现在就让我告诉大家,要怎么消除“讨厌”的感觉。
很简单,请想一下和你共事的十个人,再把他们分类成“喜欢”或“讨厌”。
“喜欢”和“讨厌”,分别有多少人呢?相信大部分是“喜欢”七人、“讨厌”三人;或是“喜欢”八人、“讨厌”两人。
如果只有一个人,要你判断“喜欢”或“讨厌”,会很容易出现“讨厌”的结果;但如果有十个人,就会比较容易出现“喜欢”的结果。
三分法意识改革-只要觉得“普通”,就能消除“讨厌”的感觉
接下来,请想一下刚才那十个人中,被你分类为“讨厌”的人。
里头或许有些人让你觉得:“我最讨厌那个人了!”“我完全不想跟那个人说话,也不想遇到那个人。”但一定也有你不是那么“讨厌”、让你态度如此明确的人,比如说,“虽然我不太喜欢那个人,但其实他也没惹到我。”“虽然我不喜欢那个人,但我们之间没有直接的利害关系,其实无所谓……”
刚才被你分类为“讨厌”的人当中,试着把不是“非常讨厌”的人,分类为“普通”。
虽然不是你喜欢的类型,但对方也没做什么让你讨厌的事,更没有每天都惹你不开心,既然不是“非常讨厌”,应该可以分类为“普通”吧?
大家在判断的时候,可以不要只有“喜欢”与“讨厌”二选一,而是用“喜欢”“普通”和“非常讨厌”来分类。
现在再想一下刚才那十个人。原本是用“喜欢”或“讨厌”来分类,现在改用“喜欢”“普通”和“非常讨厌”来分类看看!
如果原本“喜欢”七人、“讨厌”三人,应该会变成“喜欢”七人、“普通”两人、“非常讨厌”一人;而原本“喜欢”八人、“讨厌”两人,应该也会变成“喜欢”八人、“普通”一人、“非常讨厌”一人吧。
说不定还会出现“喜欢”八人、“普通”两人、“非常讨厌”零的结果。
虽然说“无法喜欢”,但又不是“非常讨厌”,那就分到“普通”好了。只要这样想,就会发现,我们一直误会“不喜欢”是“讨厌”了。
“坏话”只会带来“坏结果”
虽然,加上“普通”这个判断基准,就能减少许多“讨厌”的感觉,但你身边讨厌的人可能还没有归零。
这时候该怎么办呢?首先,就算你讨厌对方,也不要说对方的坏话。因为说对方的坏话,会增加讨厌的感觉。而这些最后都得付出代价。
话虽如此,有时候和朋友聚餐,就算自己没有直接提起,大家还是很容易开始说起其他人的坏话。
这时候可以试着扮演“拥护派”的角色。如果有人说:“我们课长真的很差劲。”你可以试着回应:“可是我之前看到他……他会不会只是看起来漫不经心,其实挺细心的?”也就是不要用“坏话”来回应“坏话”,改说“好话”。就算不是真心话也没关系,而且不需要到称赞的程度,拥护就好。
简单来说,如果一味注意对方不好的一面,就会看见许多缺点,变得讨厌对方;但如果仔细观察对方好的一面,就会看见许多优点,进而喜欢上对方。
如果能够直接称赞对方,那是最好,但就算只是在背后说对方的好话,甚至是在心里称赞他,还是会对对方产生好感。
四、让对方也喜欢你:桃太郎的心理术
刚才介绍了如何把自己“讨厌的人”变“喜欢”,但如果是对方讨厌自己呢?或许有人会说:“这样就一点办法也没有了吧。”
的确,要改变对方的“讨厌”非常困难,但有一个方法可以化不可能为可能。
大家都知道《桃太郎》吧。桃太郎启程去驱赶鬼怪的时候,带着许多麻糬,当他在路上碰到狗,他给狗麻糬吃,狗就成为他的侍从,和他同行。后来他们遇到猴子和鸡,他也给猴子和鸡麻糬吃,而猴子与鸡也成为他的侍从。
为什么狗、猴子和鸡只是吃了桃太郎的麻糬,就决定要成为他的侍从,不惜生命和他一同去驱赶鬼怪呢?因为善意具有“回报性”。
人在接受其他人的善意后,会受到“得回报对方”的感情支配—这就是所谓“善意的回报性”。除了金钱、物品等物质,“称赞”“有好感”等正面情感也是如此。
3.聆听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zhichang/)重点在于“聆听的态度”。建议大家,“说话”与“聆听”的比例,以二:八为宜。也就是说,两个人对话时,大部分的时间要让对方说话,自己在一旁应和,偶尔发表自己的意见。只要做到这一点,就可以轻松加强彼此的关系。一开始不断提醒自己二:八的比例,随着对话进行,比例就会自然变成恰到好处的三:七或四:六。
“我没有非常讨厌的人。”
影评家淀川长治生前常说:“我没有讨厌的人。”
淀川先生会主动以善意面对所有认识的人、有来往的人。人在面对抱持善意的人时,也会以善意回应。就算对方一开始以恶意回应,只要自己持续抱持善意,对方的恶意也会慢慢变成善意。
淀川先生应该是透过经验发现了这项法则,才会总是面带笑容,开朗的对待每个人。因为他总是散发善意的能量,所以没有讨厌的人。
虽然“人”无法改变,但“人际关系”可以。就算觉得改善人际关系很困难,还是主动以善意待人,光是做到这一点,你身边就不会有讨厌的人,也能让许多人喜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