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提出“到2020年,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基本得到落实”。
“如今,最奢侈的不是LV而是休假。”网民的这句调侃道出职场人心声。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中,50.4%的人直言所在单位不实行带薪休假。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qinggan/)年前,世界知名办公方案提供商——雷格斯也发布了最新的调查结果:中国内地上班族在过去一年内所承受的压力,位列全球第一。
这一切都表明,适当的休假和停顿,对于都市上班族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如果生活是一列飞速行驶的火车,如果我们把自己当作是驾驭这列火车的司机而不是身不由己的乘客,那么,即便有千万个理由阻止我们放慢行驶的速度,我们照样可以有这个权力,点一下刹车。因为我们自己是这列火车的主宰。我们有随时停下来审视道路和重新选择方向的自由。
仔细观察,我们身边有不少人已经这样做了。曾经,他们在职场压力的逼迫下玩命工作,十来年间,他们就赢得了个人经济的“快速增长”。同时,由于精力透支,他们的身体和精神开始陷入一种“亚健康”状态,更重要的是,进入“职场十年之痒”,工作对于他们不再快乐如从前。于是,“衣食无忧”的他们齐声喊出了职场新口令:35岁“稍息”。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qinggan/)有这样一个故事:在墨西哥工作的外国科学家雇了当地山地民族的搬运工搬运行李,在搬运途中,搬运工每走一段路,不管累不累,都要停下来歇一下,这让几个外国科学家颇为不解,问及原因,搬运工说这是他们山地民族的传统,身体行走得太快,灵魂会赶不上来。
当我们过于忙碌,却说不清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当日子天天飞驰,却记不起年少时曾经为之激动的理想现在在哪里,我们是否要暂停一下脚步,好让灵魂赶上来?
我们可以以25岁作起点、以40岁前为中线,划分一个人的职业前半场和后半场:假设我们22岁大学毕业,之后三年为“延学期”,25岁才真正称得上一个成熟的“社会人”;如果再读研究生的话,25岁研究生毕业,之后三年为“延学期”,要到28岁才能成为成熟的“社会人”。混迹十年后,他们正值年届35岁或38岁。这时候,如果他们的处境仍是“被动”的,那么他们就该审视自己是否“入错了行”或“站错了位置”,就该对自己的职业航线作出调整甚至调换了。也就是说,当一个人进入职业“十年之痒”之后,成功的要“稍息”,不成功的也要反思,甚至停下工作来进行素质提高的培训和自我调整,在“稍息”之后另谋出路。从这个角度看,“稍息”不应该只是少数“成功人士”的特权,不仅要成为城市白领和金领的一种养生潮流,而且应该鼓励“奔四”人群暂时放弃工作,进行时段性的调休,以利延长其职业和生命“寿限”。
“稍息族”的榜样不是渔夫而是那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楚庄王。他们的“稍息”生活并非无所事事。读书、学习、约人喝茶、频繁聚会,为的是补充自己、发现另一个好的机会。在他们看来,自己还没有就此退休的资本,许多事业上的理想还没有实现,稍息只是一个驿站,稍事休息之后还会重整旗鼓。
的确,人生总有不少这样的驿站,走累的时候歇一会,然后整理一下自己的思想,回顾一下自己的人生,在作一番周密调整后,又整装待发,踏上新的征程。暂时的退,只不过是为了更好地进,它会使我们更明白内心的真正需要。人的本性就是探索,选择你想要的生活,这才是“稍息”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