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其有丰富的古人智慧精髓,也有现代人的智慧,太极拳是未来发展的一种潮流。
如法行一两月,则身轻体健,清爽无累,寒暑不侵,待滞消灵明渐达,可行咽法。
二,咽法
又名山根纳气法。取坐式(盘腿),主要是以两眉之间的山根穴,行纳日月之精华。
操作方法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tjq/)于室内选一几榻,厚铺热褥,宽衣解带,正身端坐,胸部微含气舒,盘腿以坐足压右足,以左掌置于右手掌心上,放于小腹前。身正直。百会、膻中、会阴意对一线,舌轻抵上颚。唇齿相著,目须微开,待日月升时,凝神内守,体松如棉。
两眉上抬,以开其灵窍山根,细吸日月之精华。默默观照,闭息凝神,津液满口,则徐徐咽下,以意送之,贮于丹田。如是为一咽。随即张口,徐徐吐出浊气,复调匀鼻息,复吸复咽。
如此二七咽。静守片刻,然后起身,行浴面,叩齿。搅海漱津、鸣天鼓、摩腹等收功。
采咽之功,方法虽简,久行则效甚。理为使天地正气纳入与己之浑元真精凝结为丹,以此为超生延寿之本,初行功时其气多贮于上丹田(两眉之间的印堂穴)。
二月后浑元气可贮于中丹田(膻中穴),三月后至任督两脉通,功深极时,凝神气穴后,则可以意送入下丹田(脐中)。行功时二气交感,痒生毫窍,心觉恍惚,直如大汗一场,滋百肢,灌百骸,其快无穷,非达者不能体验此境也。
采太阳能量须注意
1、心情不好,例如生气、急躁时不宜练。
2、要把能量储存到腹部丹田,不要停留在胸部。
3、初学者最好是在早上9点之前练习,不宜在中午太阳最旺时练习,而且不要太过量。
其实最好是有明师指导。如果基础不好,自己练习风险比较大。因为涉及能量在体内的储存吸收和运转。
九采日精月华法采日精法
1.清晨面向太阳,双掌对太阳意想双手心各发出一道红光,直射向太阳,然后太阳顺逆各转36圈。
意想手中发出的红光聚拢太阳的能量,然后再将红光连同聚集的太阳能由掌心收入身内,经过中丹田时,略停片刻。然后收至下丹田,双手的动作配合意念。可反复多次。
2.按上势闭目意想大阳的能量变成火光,从大阳内,直射头顶。烧遍全身,将身体中的一切不净烧尽。约5--15分钟采月华法农历初八至二十三、有月亮时练止功。月亮升起后,面向月亮。
3.掌心对准月亮(单双掌皆可),意想月亮之精华源源从双掌心进入体。约5--15分钟。
4.按上势,意想从月亮中沉下一般泉水,从头顶注入自己身牛.自觉遍体清凉。约5--15分钟。
收功,注意要意守丹田。
练气沉丹田让你成为武林高手
一、内气与经络
人的内气亦称真气,是由元气、宗气、营气、卫气构成的,元气是先天之气,为肾之动气;宗气是由自然界吸入的清气,贯于心脏,上行于肺,推动营气、卫气的流动;营气是由消化得来的水谷之精气。
经过气化作用生成血液,行于脉中,营养全身的细胞;卫气是由水谷之悍气散于脉外,抵抗外来的邪气和病毒的侵入。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路,其内联脏腑,外络肢节,构成内外表里,是客观存在的一个独立系统,气血通过经络将营养发往全身。
二、气、血、经络三者关系
人体的三大支柱,即气、血、经络。经络如同铁路,血液如同养料,气就如同火车,把养料源源不断运往全身。中医认为气为阳,稳中有降为阴,气与血是阴阳相随,互为滋生,互为依存的关系,气能生血,行血,摄血。
故曰:气者血之母,气行血则行,气滞血则淤,血滞多数是由气滞所引起的。但气也依附于血液循于全身,素称气为血府,血能藏气,以气为主。”气和人则安,气乱人则病,气散人则死。
从养生角度来说,气被视为生命之源,是构成维持人体生命的基本物质。《灵枢天年》一书中是这样说的:人生之初何其筑为基,保其立为盾,达到气稳中有降双盈。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tjq/)增强内气是习练太极拳的根本
1、意念、形体决定内气的产生、潜转与远行
内气的产生、潜转与远行决定于两大因素,即意识的干预与正确形体的引导,根据意到、气到、劲自到这一原理,太极拳的练气是在大脑皮层统摄诸神经系统的统一指挥下,使全身处于极度松弛的状态下。
随着呼吸的鼓荡和形体缓慢的运行,促使内脏器官和肌肉有节律地舒张收缩。太极拳中的虚领顶劲,松肩垂肘,尾闾中正,含胸拔背等要领都直接关系到太极拳身法的正确性。
要想长内气,首先应有正确的意,这个意应该是内敛的意,松静的意,做到形在意之内,意在形之中,意有动,形体随之动,做到动作与内气一致。这就是拳经上讲的内外相合。
有人练拳没有得气感觉,或得气不明显,时有时无,练一趟拳,全身不得温暖,手掌不得红润,健身效果不够理想,其原因多属于意识不正确,整体不松柔,形体运行不合理,不是憋气就是四肢起僵劲。
在行拳时,神要领,肩要沉,速度要慢,要均匀,思想要集中,否则气感即行消失,其得气的前提就是以意念引导松柔,以松柔产生内气。
内家拳强调用意不用力,全身松柔,缓慢运行,不尚拙力等,这样内气就会加强。
拳经上讲:太极拳的练习要分三个阶段,即练体、练气、练神。在练气阶段其运行规律是以心行气,以气运身,内外相合,由内及外,特别突出以腰带动四肢,追求松、稳、圆、沉、匀、整等规则。
在这个阶段里,四肢绝非自动,一定要用腰脊带动,这也是舍去拙力,走向松柔的关健。当然要做到这些绝非易事,口头上讲的全身放松,腰带四肢,而实际上即是满身僵劲,四梢乱动。要想真正做到腰带四肢。
一是听名师的话,按规矩办事,做到明规矩而守规矩。
二是拳速要慢,要匀,像猫步一样轻匀。
三是四肢只能用意不能用力,或者只能用仅能支承重量的量小的力,此时大脑应该给四肢下道死命令,腰脊不动,四肢绝不能动,手脚一动就马上联想到腰脊的带动。
武当太极明确地告诉我们,手脚不要自动,只能用腰脊来带动,突出腰的作用。这样做有许多好处,首先培养出全身的整动,是锻炼全身松柔的基础,是舍去拙力的关健。
太极拳是用腰脊练拳,而不是用四肢练拳,如果四肢自动,乱动,妄动,就会把生活中肌肉用力,拉拉扯扯,搂抱顶抗等劣根性部带到拳中来,使太极拳面貌全非。
腰带四肢是去掉拙力的好方法(拙力去一分,内劲长一寸),从而才能逐渐进入到经络运气这一境界。
2、呼吸是诱导内气产生的关键
呼吸与内气是什么样的关系呢?呼吸对诱导内气的产生起关健性的作用,内气趋于丹田与呼吸的关系是这样的,吸气时丹田闭合,内气由督脉上升,过百会至舌尖,内气有待充实;呼气时丹田开启。
即横隔肌气机打开,内气沿任脉动下降至丹田,称气沉丹田,此时腹部极松,只靠地心引力,使腹部下坠,并有孔穴感。此时肩、腰、胯、碗要松劲,要虚领,让其气血冲入手脚指的顶端及神经末梢。切忌拉、逼、收、翻、托等一切拙力出现。
拳经曰:腹内松净气腾然。腹内不松净气就不会腾然,因此丹田气产生的前提下是全身松透,腹内松净,并合理地配合呼吸。拳经曰:能呼吸然后能灵活。”这样举体自然和顺,运用自能随意。经过长期艰苦的锻炼,内气就会充盈起来。
呼吸像气筒,随着呼吸的运动,像气球一样的内气充满身,内气便向外萌发,可能按经脉运行,也可能向四周弥散。沿经脉运行时,或通周天,或趋病灶,疏通经络,防病治病;向四周弥漫时,内气充满全身。
这种气就能洋溢四体之内,浸润于百骸之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内外一气,流行不息,拳的开合动静,即据此气而生,放伸收缩之妙,也由此气而得,内气所到之处,身体自觉轻灵,轻飘和失重感。
图老师小结:综上所述,相信您对太极拳的内涵已有深入了解,练习太极拳能增强身体免疫力,同是还能强身健体,达到延年益寿的功效。学习太极拳也是一种精神飞跃,可以修身养性,内外兼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