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中期如何预防尿频
孕中期可以说是怀孕最舒服的时期,即便如此,孕妈身体也多少会有些异常情况,有些准妈妈在孕中期的时候会尿频。有尿频的情况发生,该怎么办呢?孕中期又怎样预防尿频呢?
孕中期尿频时减少喝水的次数也不管用,晚上起夜多,降低睡眠质量,针对这个问题,下面我们来一起了解下:
平时要适量补充水分,但不要过量或大量喝水,最好在临睡前1~2小时内不要喝水。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yunqiniaopin/)有了尿意应及时排尿,切不可憋尿,因为有的人会因为憋尿时间太长,而影响膀胱的功能,以至于最后不能自行排尿,造成尿潴留,需要到医院行导尿术。
加强肌肉力量的锻炼,多做会阴肌肉收缩运动。不仅可收缩骨盆肌肉,以控制排尿,亦可减少生产时产道的撕裂伤。
孕期应注意保持外阴部的清洁,睡觉时采取侧卧位。
每日要换洗内裤,用温开水清洗外阴部,至少1~2次。
节制性生活。
加强营养,增强体质。
特别提示:
尿频也有可能是由其它病因引起的,如炎症刺激。膀胱内有炎症时,神经感受阈值降低,尿意中枢处于兴奋状态,产生尿频非炎症刺激;尿路结石、异物,通常以尿频为主要表现;膀胱容量减少,如膀胱占位性病变、结核性膀胱挛缩或较大的膀胱结石等;精神神经性尿频,尿频仅见于白昼,或夜间入睡前,常属精神紧张或见于癔病患者,此时亦可伴有尿急、尿痛。如尿频并带有尿急、尿痛,一定要及时就医。
孕妇如果尿频应注意
尿频是准妈妈最容易产生的症状(图老师整理)和困扰,这主要是因为逐渐增大的子宫和胎头挤压到膀胱,让准妈妈产生尿意,进而发展为尿频。
正常孕妇的尿频是指有以下表现:
1、小便次数增多,白天解尿超过7次,晚上解尿超过2次,且解尿的间隔在2个小时以内。
2、小便时没有尿急、尿痛、发热、腰痛等现象。
3、尿色正常,不浑浊,没有血尿现象。
4、尿液检查没有红细胞或白细胞量异常等炎症表现。
上述情况尽管属于正常现象一般在分娩几天后消失,可是发生尿频常严重影响孕妇睡眠。怀孕初期可能有一半的孕妇尿频,到了后期,有将近80%的孕妇为尿频困扰,给生活带来极大不便。晚上会起床跑厕所,严重影响了睡眠质量。就算是正常的尿频,也给孕妈妈带来一些不便或尴尬。如果在家里不停上厕所,也是件麻烦事。更别说如果孕妇出门或工作怎么办?还有,因为尿频也让晚上睡眠质量降低。这些细节问题怎么处理呢?难道为了不上厕所不喝水吗?这更容易引起尿感的发生,甚至便秘。
正确认识孕期尿频
对于准妈妈来说,怀胎十月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其间可能会出现一些不适,尿频(小便次数增多)就常困扰着准妈妈。
孕期尿频有原因:
频繁有尿意常常是确定怀孕的一个标志,甚至有很多人是在发现尿频而去医院检查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怀孕的。多数准妈妈都被尿频所扰。整个怀孕过程中,有两个时期容易发生尿频现象。
怀孕前3个月,准妈妈们特别容易感到尿频,主要是因为子宫慢慢变大时,造成骨盆腔内器官相对位置的改变,导致膀胱承受的压力增加,使其容量减少,即便有很少的尿也会使孕妇产生尿意,进而发生尿频;同时有研究表明,身体中激素分泌的改变也是尿频的原因之一。到了孕期的第4个月,由于子宫出了骨盆腔进入腹腔中,膀胱所受压力减轻,因此症状就会慢慢地减缓。
进入孕晚期,由于胎头下降进入骨盆腔,使得子宫重心再次重回骨盆腔内,膀胱受压症状再次加重,尿频的症状也就TuLaoShi.com又变得较明显,甚至很多孕妇一用力就容易有尿液从尿道渗出,也就是所谓"尿失禁"。妊娠晚期尿频是胎头下降到盆腔的标志,应到医院检查是否临产。
发生尿频怎么办?
小便多让人觉得很麻烦,惟一可行的方法就是适当控制饮水量,白天适当多喝水,睡前减少饮水量,以免半夜频频起床。
孕晚期尿频的原因
孕晚期尿频一般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怀孕后母体的代谢产物增加,同时婴儿的代谢产物也要由母体排出,因而大大增加了肾脏的工作量,使尿量增加。二是由于妊娠的早期和晚期,增大的子宫或胎头下降压迫膀胱,使膀胱的容量减少,引起小便次数增多,而且总有尿不完的感觉,这就是尿频。
之所以孕晚期尿频,是与母体肾虚、膀胱有热相关;因此怀孕越到后期,肾脏的工作量也会逐日增加。这是因为,怀孕时妈妈对胎儿包吃、包住、包清洁,如果母体虚弱,就有可能不胜负荷。当然也有的孕妇小便少且痛,是因为孕妇本身性生活不知节制、不注意清洁,以至被感染。或者因吃太多辛辣、燥热的食物,改变自身生态环境使细菌大量滋生所造成的。
此时如果孕妇仅仅是小便多,但不伴有发热、腰痛、尿混浊等症状,均为正常现象,不需要特殊处理,等宝宝出生后症状自然会消失。为了解除小便多的现象,你可以适当控制水分和盐分的摄入。为了避免在夜间频繁上厕所,你可以从傍晚时就减少喝水。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yunqiniaopin/)孕晚期尿频排尿时出现尿急、尿痛及尿色异常,虽然是泌尿系统的症状,但却不可大意,要尽早请教医生,不要延误治疗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