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阶梯所用的测试、指导建议和游戏活动由中国优生优育协会脑潜能开发委员会和图老师育儿网联合开发,是中国摇篮工程项目脑潜能开发子课题的研究成果。图老师育儿网把这些对家庭早教非常有指导意义的内容移植到网络上,希望能造福更多家庭。
定位、特点
成长阶梯是面向0-3岁父母的网络早教产品。这里提供的早教内容是个性化的:定期让父母做测试题,从而确定宝宝的发展现状,然后根据这个测试结果给出一套包括宝宝能力发展指导建议、关键期指导和亲子游戏的教育方案,我们称之为亲子课程。
理念
理念决定方法,方法决定效果。
成长阶梯尊崇最重要的理念为:父母是最好的老师,孩子的教育父母一定要参与;认为让孩子自主、快乐的在玩中学是最适合孩子的学习方式;早期教育必须从0岁开始,其重点是促进孩子在各种能力关键期时能得到最佳发展。
成长阶梯要传递给每位家长的并不仅仅是几次亲子课程,更重要的是让家长通过育儿实践领悟科学育儿的理念,找到最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
成长阶梯专家团队介绍
梁志燊
中国著名早期教育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中国老教授协会早期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蒙台梭利教育专家、北京市学前教育研究会副会长。主持中国教育学会“十五”规划课题——《幼儿园儿童早期学习模式实践的研究》、《新型学习模式——亲子园实践研究》、《蒙特梭利教育融入幼儿园教育科研课题》;担任教育部“十五”重点课题——《学前双语教育师资培训》课题组副组长;“十五”国家级课题“新世纪中国素质教育研究”——《幼儿思维训练与学习能力发展的研究》课题指导组专家。著有《现代学前教育》、《幼儿综合训练丛书》、《幼儿人格培养》、《亿童婴幼教室》、《哈佛多元智能丛书》、《快乐亲子园》等著作。
高成华
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优生优育协会副秘书长、中国优生优育协会儿童脑潜能开发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言语听觉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m.tulaoshi.com副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学前与特殊教育学院兼职教授、深圳市特殊需要儿童早期干预中心顾问。1983年至今获多项省级科研成果奖和卫生部“走向世界”科研奖。《婴幼儿脑潜能开发——亲子互动保健ABC》主编。
冯国强
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从事临床医学、康复训练、儿童早期发展和教育及育儿指导工作10余年。现任中国优生优育协会儿童脑潜能开发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儿童发育专业委员会委员,北医“福康之家”首席育儿指导专家顾问。在症状鉴别、疾病预防家庭指导,高危儿干预指导,亲子关系指导等方面颇有研究。
梁巍
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历任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语训部主任助理、语训部主任、办公室主任、教育培训处处长。现为副研究员、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主任助理,兼任北京听力语言康复技术学院副院长、华东师范大学言语听觉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第一副主编、世界聋与重听教育协会董事会会员,主要从事聋儿听力语言康复教育研究工作。
姜维静
中国老教授协会儿童早期教育专业委员会研究员;
原北京《学前教育》杂志主编、编审。
贾秀兰
中教高级教师;全国劳模;原任解放军总后五一幼儿园园长。
在现代信息高度发达的经济社会,读书、求知、获取谋生的技能是摆在每一个人面前必须跨越的坎。帮助孩子顺利地跨越这道坎的首任教师,只能是父母。
阅读从小开始
阅读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它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因素。幼儿最初的阅读是从听故事开始的。一代一代的母亲出于本能,当宝宝还在襁褓中或者还在咿呀学语的时候,她们就把从老辈人那儿听来的故事一遍遍地讲给孩子听,会把身边的乡土人情加上自己儿时的梦想编织成美妙的童话灌输孩子。那么在物质生活水平已经十分丰富的今天,故事不再是妈妈们口传心授给孩子,而是被美丽多彩的图画书所代替。幼儿的眼睛和耳朵,视觉和听觉同步地被调动起来了。
两岁之前的幼儿正处在语言的萌芽期,也被称为是前阅读期,他们把图书当玩具用手拍打玩耍,也能够指着物体示意,用身体的动作代表语言。比如:看到书上画的电视,他会用眼睛在屋子里寻找,然后手指着电视。看到书上的笑脸,他会做出笑的模样。那么,父母给他读书、讲故事,主要是培养他的语言能力,帮助他学会正确地说话。
两岁之后,幼儿的智力借助语言的翅膀迅速发展。他们会一边翻书一边自言自语地“念书”,还经常要大人给他讲听过无数遍、已经相当熟悉的故事,甚至要求大人指着画书上的字,一个一个读给他听。这是幼儿在从熟悉的故事中,验证自己的预知能力,并获取自我、树立自信。
随着幼儿一天天的成长,图画书与玩具一样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伙伴。但是,对幼儿来讲书与玩具又有本质的不同。玩具能够组合,能够改变形状,可以发声,可以是动态的,幼儿独自就能玩耍,在自娱自乐中开动脑筋,玩出新意。
书却不同,它是无声的、静止的、平面的,很少有幼儿能自己看上好长时间的,需要亲子共读。在父母生动激情的讲述中,能激发幼儿对图画书的阅读兴趣,帮助他提高感受和理解能力,逐渐学习领会新知识。在亲子一问一答的交流中,让幼儿感知各种特色的书面语言,增加词汇量,并把书中的故事内容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从而不断地充实扩展着自己的知识经验,逐步完成社会化发展。可见父母的启蒙有着不能忽视的作用。
文/jxzhengrong2006
来自:摇篮论坛
成长阶梯对宝宝能力的测试和指导分成四大项:身体运动与控制、探索与操作、语言和社会适应。对这四大能力项的简单介绍Tulaoshi.com如下:
1、身体运动与控制
指大肌肉的运动能力、身体灵活性、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包括抬头、翻身、支撑身体、坐、爬、站立、蹲、走、扔、举、跳等动作。
身体运动与控制能力是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三岁以前,运动能力的发展是大脑和神经系统正常发展的必要条件。这项能力发展优秀的孩子能够很方便的探索周围环境、去找小朋友玩,进而促进精细动作、认知、社会交往和独立性的发展。研究表明,身体运动与控制能力强的孩子认知、语言、社交、克服困难的能力、自信心都比这方面能力弱的孩子表现出很大优势。
2、探索与操作
包括与探索和操作分不开的两方面能力:一是手部小肌肉精细动作的技巧性、灵活性,和双手配合、手眼、手口等协调能力,包括抓、握、捏、倒、舀、剪、拧、穿、敲、撕、插等动作;二是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俗话说:心灵才能手巧,手部精细动作的发展水平能够直接反映出大脑精确支配、指挥的能力。通过双手,孩子能接触、探索、了解并控制环境及事物,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日后学习、思考的基础。探索与操作能力优秀的孩子在生活自理、解决问题、写字、演奏乐器等方面,比这项能力弱的孩子有明显优势,也会更加自信和独立。
3、语言
包括感受、理解、表达语句的过程,即听、说、读、写的能力。
语言是智力的核心之一,孩子掌握了语言,就能通过与成人的交往增进对外部世界的认知。语言能力优秀的孩子能够精确理解语句的意义、模仿听到的声音、流利的表达自己的想法,语言还能帮助训练大脑,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
4、社会适应
指对周围自然环境和社会需要作出反应和适应的能力。包括个人独立能力、与他人的交往能力、生活能力等,以及与这些能力密切相关的情绪情感、兴趣动机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社会适应能力发展是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方面。幼儿期是人生社会化的起始阶段,孩子将来能否发展出良好的个性、积极适应各种环境,能否协调好与他人、集体的关系,能否勇敢的承担社会责任、取得事业成就,都与幼儿期的社会适应能力发展密切相关。
成长阶梯的课程主要根据两大理论设计而成,分别是关键期理论和最近发展区理论。
关键期理论:
人类的某种行为和技能、知识的掌握,在某个时期发展最快、最容易受影响。如果在这个时期施加恰当的教育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旦错过这个时期,就需要花费几倍的努力才能弥补,或者将永远无法弥补。而这个时期主要是0-6岁,尤其是3岁之前。
最近发展区理论:
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由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来的。维果茨基的研究表明: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起到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是有效的教育需要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就是“最近发展区”,教育目标只有在“最近发展区”中才会有效促进儿童的发展的。如果教育目标低于已经达到的水平,那么教育不仅起不到促进发展的作用,反而可能导致孩子的厌烦情绪;如果教育目标过高,远远超过孩子可能达到的水平,则会给孩子太大的压力,教育结果肯定达不到预期目标,而且还会产生无能感和自卑心理。
成长阶梯的亲子课程由:关键期影片+养育建议+亲子游戏 组成。
其中关键期系列影片,系统的展示了大动作、精细动作发展、视觉发育、语言、阅读、认知、亲子依恋、执拗等关键期的精华内容。这些可以帮助父母及时把握孩子关键期,从而实施最科学、恰当的教育,让宝宝在关键期中得到最佳发展。
养育建议,根据测试结果为父母在教育上可能遇到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推荐的亲子游戏,是根据测试结果确定孩子所处的“最近发展区”,在这个区域内设计游戏活动,以帮助孩子得到最有效的教育引导。
“早教测评进社区”昨为深圳地区的孩子进行发育水平测试,图老师育儿网的早教与儿童心理专家们将给全市居民带来早教知识。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yuerzhishi/)宝宝15个月就该叫妈妈,4岁就该会用筷子夹花生米……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当妈妈的可别忽视了。
3月6日,图老师育儿网(www.yaolan.com)“成长阶梯”深圳服务中心在京基御景华城举行了“早教进社区”活动,教育专家凌红现场为0~3岁的孩子进行发育测试, 并为父母一对一解答育儿难题,答疑解惑,帮助父母了解孩子的能力发展情况。本次活动特别感谢图老师育儿网深圳妈妈圈的大力支持,工作人员的辛勤劳动,感谢专家及志愿者的无私奉献!
最令人感动的一幕:由于无线网卡上网速度太慢,测评一个要花15——25分钟,有个外婆带着2岁多的外孙女测评时,天空下起了小雨刮起了大风,我们看着宝宝打起哆嗦,心里觉得心疼,外婆说:不经历一些风雨,怎么能成为有用的人才呢?没关系,坚持测完吧!
2010年图老师育儿网继续将在深圳地区就tulaoShi.com以下主题开展线下活动,希望大家集思广益,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1、户外亲子活动:在公园、野外、海滨举办父母和孩子共同参与的游戏、娱乐活动。
2、家长成长团体:在固定的场所,如小区会所、活动中心、培训中心等地方,组织开展育儿经验分享交流、共同成长读书学习等活动,形式可以是开放式、封闭式或半开放式的。
3、专家讲座论坛:根据平时了解和收集整理的家长需求信息,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组织开展专题讲座。
当然,我们更希望家长们能自发组织自己喜欢的活动,我们一定积极响应并给予最大的支持!
孩子的健康不能是单方面的,智力开发大脑发育很重要,同时有个强健的体魄也很重要。放眼望去,现在的孩子大多是重智商轻锻炼。这样下去,孩子的生长发育将会不协调。
爱学习也要爱运动
虎头虎脑的毛毛今年上小学了。起初,对终于成了一名小学生,毛毛很是兴奋,可是过了2个月,他就跟妈妈说:“还是做幼儿园小朋友好,上学太累了!”妈妈也发现,上学之后,毛毛天天睡得都很早,但早上还是不愿意起床。老师说,下午上课毛毛有时没精打采的,注意力不太集中。
别看上课坐着不动,学习也是个“力气活儿”。上学后,孩子的作息时间改变了,生活节奏加快了,学习密度增大了,如果没有相应的身体素质,孩子很容易疲劳,就会出现入学不适应的状况,而强健的身体素质犹如“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家长要从小时候就培养孩子爱运动的好习惯。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yuerzhishi/)关于运动锻炼的3个“不等式”
多数家长都认为运动锻炼对孩子很重要,但是对运动锻炼的科学知识不够了解,甚至还有一些误区。有3个观念上的“不等式”家长需要掌握:
1.不生病≠身体素质好
现在孩子的饮食营养状况、家庭的卫生条件和家长的生活照顾都比较好,所以孩子不经常生病,但是不生病不等于身体素质好,因为好的身体素质需要多个指标都合格,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和柔韧这5个方面。因此,家长不要只看孩子不生病,长得很结实,还要看孩子有没有力气,运动速度快不快,抗疲劳的耐力怎么样,转换动作是否灵敏,关节的运动幅度怎么样,等等,这样全面考查孩子的身体素质,你就会明白孩子仅仅吃好,随便做点运动,是不够的,他的身体素质不容易得到全面提升。
2.喜欢活动≠身体基本活动能力强
小孩子都好动,不喜欢活动的孩子是很让人担忧的;但是喜欢活动不等于孩子的基本活动能力强。身体基本活动能力与日常生活能力密切相关,包括走、跑、跳、投、攀登、爬越、支撑、负重、搬运、涉水等。这些基本活动能力要求孩子全面参与日常生活活动才能得到相应的锻炼,所以家长要为孩子营造丰富、全面的生活环境,让孩子的各种体能都有锻炼的机会。
3.自发运动≠有运动锻炼的习惯
有的家长发现,孩子小时候很勤快,爱活动,什么事情都愿意自己做,现在长大开始变懒了,变小了。实际上,这说明孩子正处于运动锻炼的关键转折点。
孩子的运动习惯有一个由自发性到自主性的发展过程。自发性是孩子身体发育到一定程度对运动的自然需要。3岁的孩子处于动作发展迅速增长时期,受这种生命成长内在动力的驱使,孩子总想自己多运动、多动手,这样才能满足机体生长的需要。就像有些十几岁的孩子非得出去打打球、做一些剧烈运动释放一下能量才浑身舒服一样。等孩子过了这个时期以后,他就开始变得“懒惰”起来,很多事情自己会做也不愿意做,这就预示着孩子运动锻炼的发展将要进入自主性。但是,自发性是自然到来的,自主性则需要培养和教育,所以,孩子要养成运动锻炼的好习惯,不能只具备生理基础,还要有相应的心理基础,主要指对运动锻炼的积极情绪、兴趣与好奇,以及运动锻炼给他们带来的成就感、同伴关系及社会性满足,这样运动锻炼才会真正孩子的需要与动力,进而养成好习惯。 1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