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如果感冒,父母一定十分着急。那么,该怎样给患儿合理用药呢?以下几点,供使用时参考:
1.不要急于退热。不急于给小儿退热有几方面的原因:
a.体温37.5~38℃为低热,38~39℃为中热,39℃以上为高热。低热或中热有利于小儿成长发育。发热是身体对病毒或细菌入侵所产生的一种反应。这种反应有利于歼灭入侵的病毒和细菌,从而有利于小儿的正常成长发育。
b.不到高热不用药。体温达到39度以上就必须用药,而且刻不容缓。高热持续过久,可使身体的许多重要功能失调;由于氧气和营养素消耗大而加重心脏血管的负担;大脑兴奋过度而导致高热惊厥或过度抑制而引起昏睡;消化功能紊乱;抵抗力减弱,合并肺炎等。
c.退热药副作用大,非万不得已不用。无论是扑热息痛、复方阿司匹林(APC),还是其它五花八门的退热药,都离不开由阿司匹林、咖啡因、非那西汀来合成。因此,退热药都有较大的副作用:刺激胃粘膜,破坏食欲,使胃溃疡加重甚至出血,引起胃肠长期少量出血并由此而导致缺铁性贫血;引发血液疾病;损害肝脏和肾脏;严重过敏反应者,表现为剥脱性皮炎合并肝肾中毒而致死。
d.可酌情采用物理、药物降温。
2.合理用药:小儿感冒不要随便使用抗菌素,应选用一些抗病毒药物,因感冒是由病毒所引起。小儿常用抗感冒病毒的药物有:
a.病毒灵(吗啉胍),服用量按每日每公斤体重10毫克,分3次口服。
b.板蓝根冲剂,每次半袋,每日3次,白图老师开水冲服。
c.金刚烷胺,每片0.1克,小儿用量按年龄折算,允许连续服药时间为3~5日,最长不可超过10日。
d.抗病毒口服液,每次半瓶,每日3次。
e.抗感解毒冲剂,每次半袋,每日3次,白开水冲服。
3.可合用抗菌素的指征:
a.服用抗病毒药物后仍不退热时。
b.防止6个月以下月龄婴儿发生继生性细菌感染。
c.血象检查白细胞总数明显增高。
d.经常患扁桃体炎者。
e.出现气管炎(咳嗽、脓痰)或肺炎征象者。
4.应用抗病毒药、退热药、抗菌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a.剂量不得过大,服用时间不应太久。
b.多喝开水,促进药物的吸收与排泄。
c.3岁以下小儿肝肾尚未发育成熟,故不宜使用扑热息痛。
d.小儿本人或其家族有解热类药过敏史者,勿用退热药。
近日,由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卫生部新闻宣传中心)主办,仁和药业有限公司协办的“儿童合理用药公益传播活动”在北京隆重启动。活动主办协办方领导、儿童合理用药领域权威专家和主流媒体记者共同出席了启动仪式,众位专家就目前国内外儿童用药安全问题进行了专业解读,仪式上还发布了儿童合理用药传播活动核心信息。
本次由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开展的“儿童合理用药公益传播活动”,主要针对目前一些家长缺乏儿童合理用药知识,用药理念错误,特别是有时候孩子生病时盲目自行用药,对于药品选择、用药剂量、用药时间等问题存在严重误区;在不需要使用抗菌药物的时候给医生施加压力滥用抗菌药物,而有时候又不能根据医嘱足量足疗程的使用抗菌药物等诸多不合理用药问题,通过组织国内权威专家共同撰写和发布儿童合理用药核心信息和知识手册,引导社会关注儿童合理用药问题,普及儿童合理用药相关知识,让广大的家长树立安全用药的理念和意识。
在启动仪式上,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主任毛群安表示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能否安全健康地成长,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关系到社会的稳定、民族的兴旺和国家的前途。儿童的身体各个器官组织发育尚未成熟,对药物的反应比我们成人更加敏感,因此不合理用药给儿童带来的危害会更大。中心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联手仁和药业等相关机构、专家和广大媒体,共同努力,营造关注儿童合理用药的社会氛围,为我们的下一代健康成长做出努力。
本次活动的协办方仁和药业总经理曾雄辉表示,仁和药业在十几年的儿童药品生产销售过程中,注意到大量的儿童用药不合理的案例,每一个案例都给家庭、社会带来很大的危害。仁和药业愿意协助卫生部新闻宣传中心做好本次儿童合理用药传播活动,力争提升公众对儿童合理用药的意识以及合理选择、使用儿童药品的能力。 宫外孕 湿疹 怀孕的表现 手足口病症状 宝宝感冒流鼻涕怎么办 孕中期注意事项 怀孕吃什么好 盆腔炎有什么症状 怀孕三个月胎儿图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baobaoganmao/)来自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6医院儿科的郑成中主任在启动仪式上强调,儿童是一个正处在生长发育中的有机体,不是简单的成人缩影,儿童的合理用药要遵循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和依从性等原则。
会上发布了邀请国内权威儿科、药学、健康教育、健康传播领域的专家共同起草的儿童合理用药传播核心信息。据悉儿童合理用药传播活动将在全国陆续开展,内容包括设计并上线中国儿童合理用药宣传网站,计划在全国各地设立儿童合理用药宣传点,并邀请国内权威专家开展儿童合理用药巡讲活动。本次公益传播活动也呼吁广大家长和医药相关从业者增强对儿童合理用药问题的关注,更好地保障儿童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