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孩子就要给孩子最好的,这固然没错。但最好的并不一定得“烧钱”,如果父母能巧调教,其实是可以省去早教费用的。
现在大多数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独生子女显得更加珍贵。很多父母小时候由于经济条件限制,没有接受到很好的教育,便想方设法要给孩子最好的,希望孩子完成自己未实现的理想。很多早教机构的盛行,正是迎合了父母的这种心理。很多父母不管自己的经济条件如何,不论早教学费多么昂贵,创造条件都要把自己的孩子送去早教。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zaojiao/)在家调教的宝宝也聪明
小雨妈妈说,小雨出生后,她也没特别送去什么早教机构,平时就是给她听点音乐,放点英文磁带之类的。不过她经常会带小雨到处去参观。小雨妈妈说,目前小雨5岁了,但已经走过了很多省份,而且很聪明,唱歌、跳舞、识字不比幼儿园同龄孩子差。
送到早教机构,至少每个月得多支出1000多元,小雨妈妈认为没有这个必要。“我们并没想过把她培养成一个天才、小神童,目前并不要求她学多少知识,更多的是教她怎么做人,教她一些道理,让她以后在社会上能更好的生存,让她能够快乐成长。”
在家调教不能闭门造车
不是非要到早教机构学习。特别是家庭经济不宽裕的话,父母可以在家里带宝宝。当宝宝6个月大时,父母就应该给宝宝买一些幼儿动漫卡片,启发宝宝的认知力。由于宝宝2岁前视网膜等还不成熟,2岁前不要让宝宝看电视,因为电视节奏快,没互动,对孩子视网膜等有伤害。应让孩子多听音乐或者看一些节奏慢、重复的节目。父母要多鼓励孩子,肯定孩子的行为,不要拿别的小孩的长处来和自己宝宝的短处比,不要非得让小朋友按照自己的思维发展。同时父母要转变观念,早教不等于早期的知识性学习,早教只是开发孩子的大脑。孩子至少要到2岁多才能进行识字之类的学习,太早孩子根本不懂。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应该以身作则,教孩子的东西,自己也要做到,这样才能赢得小孩的信任感。父母可以选择自己的家里教,但不要闭门造车。父母要多看早教书籍,多关注最新信息。
孩子教育应以父母为中心
目前早教市场并不成熟,有一些早教机构确实是从精心研究0至3岁儿童身心特点出发的,而有的则是抓住了家长们望子成龙的心理,以赢利为目的。昂贵的投入并不一定有高回报,早教课程不能以价格多少来证明价值,选择时一定要谨慎。同时她也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加强管理,引导早教市场规范发展。 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起到了关键作用。假设孩子成长完全由外因决定,那其中学校教育只能起到30%作用,家庭教育要占70%。
3岁之前是人智力形成发育的一个重要阶段,早教的目的不是多学文化,而是要开发儿童的智力潜能,所注重的内容是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行,通俗而言就是“3岁前教做人,3岁后教做事”。如0岁至1岁的孩子,要养成好的作息习惯,进行动作、语言训练;1岁至3岁的孩子,进行道德教育,以及肢体运动、语言发展和与人交往的能力。
父母是孩子早期教育的第一个老师,家长不要简单寄望于某些早教机构、老师或帮助带养孩子的人,而应以父母为中心,以家庭为场所施行早教,最好的方法就是做亲子游戏,例如和孩子一起玩躲迷藏、老鹰抓小鸡的游戏,在游戏过程中很容易促进孩子智力的发展。
没做好准备就强迫女儿上幼儿园,强迫女儿改变自身缺点,教育女儿其实是向她发泄怒气,妈妈细数早教过程的走过的四大弯路。
女儿现在五岁半啦,因为女儿而坚持写博,我感觉动力十足,也因为写博,我让自己有更多的时间去总结、提升以及记录育儿过程的点点滴滴。这其中有得有失,有对有错。虽然不少妈妈说,啊主妇,你养孩子养得真好,书读得多,人也听话,长得也蛮可爱的,就是有点儿瘦。
是的,育儿路上哪能一帆风顺,其实我们走更多的是弯路。
弯路一:强迫女儿上幼儿园。我一篇《女儿上幼儿园换过三所学校》引得无数妈妈拍砖,为什么你非得强迫你孩子去上幼儿园呢?为什么你不选好一点的呢?是的,我错了,我经验不足,我让小泥受了许多苦,我把小泥一个人放在陌生的环境让她去承受恐惧。妈妈们要注意,孩子在上幼儿园的时候得选对学校,让孩子慢慢接受,而不是一下子强迫她去面对。
弯路二:强迫女儿改变自身缺点。小泥性格中有多种缺陷,这个我当妈的不会护短,我看到她自我、内向、任性、容易气馁沮丧,这些我都很不能容忍,虽然我知道小泥身上的缺点正是因为父母身上带着这些因素,孩子没有办法学到生活环境之外的优点。我一直致力改变她。象内向,我看到别的孩子活泼可爱,我就要求孩子也这样,看到别人可以跳舞唱歌回答问题大声自信,我也要求小泥以之为模样。因为我一直想改变她,所以忽视了她身上最tulaoshi可贵的特点,就是善良、体贴、聪明、敏感,小小的个子已经很会看人脸色,并且猜测身边人的意向。是我错了,我没有尊重孩子,站在她的高度看问题。
弯路三:教育女儿其实是发泄怒气。我相信大多数父母都是这样的,看到孩子不听话,没有顺着自己的意思做,心里那个着急,情绪就有些控制不住了。我家那位看到孩子吃不下饭,一急,什么难听的话就都出来,孩子一听心里也难受,饭更吃不下了。还有象做作业,孩子不会做就是不会做,你骂她她也是不会做的呀,有些你提醒她,比如收拾好玩具再做其他事,洗完手再上饭桌等,是有效的,可是当你再提醒也没用的时候,你为什么还要骂要打呢?因为你已经气晕了,你不出气你就没办法给自己交代了。所以更多的时候,我们家长骂孩子,不是孩子的错,是我们自己的错。我已经从这条弯路绕出来了,你呢?
弯路四:一再强迫女儿喝牛奶。生孩子后我是很能出奶的,就是出奶迟,影响孩子吸收,以致很长一段时间,孩子都是快吸快饱,但很快又再饿。这样孩子就很粘我,而我不能请假太长时间,这个矛盾令我很纠结。小泥对于牛奶很不能接受,我做过强迫女儿喝牛奶的做法。我很笨。那时我并不知道我的心理压力已经影响了喂乳。那时如果我可以放松心态,放松自己,不把重新上岗位遇到的一些问题带回家,我想我会更有心情与时间去享受与孩子喂乳的亲子时光。现在的职场妈妈容易得多,就是妈妈们可以带一个挤奶器在单位挤一两次奶,这样可以更大限度地刺激乳汁的产出,也可保存起来带回家让孩子吃。平时在家里要尽可能用新安怡挤奶器挤奶存奶,以保证足够多的奶量在妈妈不在的时候保证孩子有奶吃。
如果当时我晓得这个办法我就不必强迫孩子喝牛奶了。当然现在小泥很能接受牛奶了,只是当时,我跟孩子都很为难。
育儿路上走的弯路还不止这些,现在记下来与妈妈们,这些孩子都多才多艺,琴棋书画无所不通。我甚至看到一个六个月的婴儿破了认字的世界纪录。有这么多成功的例子在前面比着,我怎么能不心动呢?我都懊悔自己浪费了太多时间
。
我立即行动起来。首先,按照刘妈妈的建议,要求全家人每人都读一遍,统一教育思想。卡尔的父亲要求全家人都说标准规范的语言,我也要求奶奶、保姆说普通话。尤其是奶奶,戴着老花镜看完书后,跟孙子讲话都要努力地别着她那口本来就数种口音混杂的方言。
素质教育这个词成了我的座右铭,我买了一大堆的彩笔。我计划着什么时候该让宝宝画画,什么时候该让宝宝学琴。只是宝宝那短粗的指头让我发愁,最差也可以去按笛子眼吧,我只能这样自我安慰。
在经过那阵子的狂热过去后,现在我冷静下来,只能说,这是我们成人自己的功利心在起作用。而我的宝宝,对这一切都无知无觉,一如既往,用他的倔脾气来反抗他不愿做的事情,用哭声来争取自己的权利。
心痕 的回复: (写于9/3/2001 1:33:11 PM)
很有趣,在早期教育中,想着孩子成龙成凤的父母大有人在。
早期教育并不是让孩子成为自己手中的如意棒,孩子也有自己的想法和情绪,相互尊重,相互学习,才会有好结果。
一位妈妈在早教中的思想变化(中)
今年27岁的陈晨是济南一家媒体的工作人员,对于新生事物一向很感兴趣,对孩子的教育更是十分在意。她的女儿刚满一岁,已经参加过好几种早教培训班。然而春节过后,陈晨突然对给孩子报早教班失去了兴趣,她对记者说:“去早教班上课已经不是唯一的早教方式了,已经开始流行‘生活式早教’了。”
何谓“生活式早教”,就是倡导“在日常生活中促进儿童早期发展”。对于 0-3岁孩子来说,家庭是他最重要的活动场所,因此,“生活式早教”特别强调家庭环境以及家人对孩子早期成长的重要性。“生活式早教”最早起源于美国上世纪80年代倡导的“PAT”运动,意即“parentsasteachers(让父母成为老师)”,主张“早期教育不是教育孩子,而是教育父母”。
早教要“润物细无声”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zaojiao/)外研社儿童发展中心“布奇”的发明者吴老师的女儿,6个多月会叫妈妈,14个月时能流畅地说6-8个字的句子,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家里某样东西的位置动过,她能很快发现;社交能力一流,出去主动跟小朋友打招呼,玩东西肯轮流、愿分享;生活习惯很好,哪里拿的东西放回哪里去,手脏了要求洗干净,摔倒了自己爬起来,晚上睡觉前主动刷牙洗脸……上述情节,可以说并不是早教机构能够轻易实现的培训效果,这蕴含着潜移默化的早教结晶。
由于是该领域的专家,吴老师特别注重从五个方面:健康、科学、社会、语言和艺术,带领宝宝认知事物。有了全面的育儿方向,接下来就是亲身充分与女儿互动:和女儿一起做游戏、听音乐、读书、散步、收拾东西。同时,用心观察孩子成长的变化,在不同的年龄段采用富有针对性的育儿方法,比如在给女儿做分豆子游戏时,训练她的精细动作;在听儿歌和其他类型的音乐时,锻炼她的语言和乐感;在收拾玩具时培养她的自理习惯。